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社会办医困难重重:审批繁杂 优秀人才短缺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29 11:32:5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办医审批繁杂 医院开展了自费疫苗接种服务,但是申请了两年才成功,数量也没法保证 禾新医院的前身是辰新医院,第一家进军大陆的台湾合资医院。所属的台湾联新国际医疗集团,在台湾有10家连锁医院。至今,联新已经在大陆深耕13年。张焕祯的另一身份是联新国际医疗集团总执行长。 10余年的大陆经验,张焕祯仍无法完全适应大陆的医疗管理方法,尤其是各种事务性工作的阻碍、政策法规的限制。 禾新的前身辰新医院曾搬过两次地方。上一次搬家是在合约还有5年的情况下,被房东赶了出来。当时有些项目正在投资,已有一年多时间,被赶出来之后,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医院的东西先在别的地方存放,然后找到有关政府部门帮忙,紧急找到一处房屋,才算解决问题。 搬到新地址后,适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鼓励台资在大陆办医院,原卫生部等部委也已经出台《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管理办法》,为此,联新决定办独资医院——禾新医院。然而,该医院的审批也不容易,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医院运行起来后,医院购置设备等事项,也需要报政府部门审批。而政府部门往往以不能单独审批你一家、不能为你一家专门邀请专家开一次会等理由,对医院的申报不予及时审批。通常要等待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批文。 为了方便境外人士、外籍人士接种疫苗,禾新医院开展了自费疫苗接种服务,但是申请了两年才成功,数量也没法保证。还有,3年免税期后,医院的税费、水电、房租、物业管理等全部按照企业标准征收,没能像政策里说的一样享受优惠。 管理方面也要磨合。“没有大陆的经验,不能把台湾先进经验嫁接过来。”张焕祯举例说,大陆和台湾的住院医师培训完全不同,多点执业做法不同,90%以上的病种都在公立医院里开展,药品、检查等规定不一样,因此单纯引进国外医院管理经验行不通。 据他介绍,禾新医院的高管会和台湾的管理人员一起修正管理办法,大约60%的台湾经验留下,40%的方法要修正。妇产科医师陆莉英告诉记者,台湾的管理人员经常会提出一些管理方法,但是“让人觉得很奇怪”,在大陆根本实现不了。 因为有大量的事务要处理,张焕祯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都待在禾新,而台湾医院的事务只需要一周时间。对此,张焕祯感到很无奈。10多年前,政府就说要鼓励社会办医,但现在政策仍然没有落实下来。他打了一个比方,社会办医就像一张饼,“看得到,吃不到”。 张焕祯说:“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和公立医院一样待遇就行。” 优秀人才短缺 除了台湾等境外医师,本土医师不是退休就是刚毕业的,仍是“一老一少”格局 尽管从台湾来的医师大部分都是联新旗下医院的员工,但是他们来到大陆的收入比台湾本土要高,也超过该院大陆本土的医师。人员成本占据了开支大头,约占60%。“不仅是薪酬,还有他们的副高、正高等职称没办法认定,评价体系缺失,成为医院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张焕祯说。 记者翻看门诊出诊安排,除了台湾等境外医师,本土医师不是退休的、就是刚毕业的,仍是“一老一少”格局。 陆莉英原来是上海一家公立医院妇产科主任,退休前受朋友之托到辰新医院出诊,退休后就留了下来。像陆莉英这样的退休医师能请到很不错了。张焕祯说,大陆医师即使退下来,也不一定能请到,还要医院院长批准。而公立医院一般将退休医师纳入管理,大多采用返聘的做法,很少将他们放出去。 护士则基本以外地人为主,或是在原单位入不了编的护士。护理医技部曹红梅的情况就非常典型。6年前,因为入不了编制,她从陕西宝鸡最大的医院辞职,来到了上海。 陈志兴说,人才在发展中是第一位的,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就要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如果没有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不解放医生的生产力,那么医改就不会成功。 1984年,陈志兴到日本,发现那里的医师已在多点执业。医师每周到私立医院上半天班,收入很高,带的医生也可以去私立医院实习,优秀的私人医生也可以到医学院校兼职。“第一步,我们要先把退休的医生解放了,他们去多点执业不应该要院长盖章,可以学习台湾用备案办法。第二步,要主动创造条件,提供医生给别的医院选择,可以签订协议规避风险。” 陈志兴认为,市场是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基础,应让不同消费能力的人找到合适的医疗服务。社会办医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而政府公立医院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他建议,首先要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其次加快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改善外部环境,政府给予民营医院一样的待遇。“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而公立医院加快改革才会给民营医院发展留出空间。”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