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山大学保研硕士生因就业受挫自缢 曾被称“学术帝”
作者:范春旭  文章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4 10:49:1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冷门专业对口工作“难得”

除了历史系的就业压力,蔡洁挺的专业相对冷门,也令他在找工作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蔡洁挺的专业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集中在博物馆、纪念堂,但其中机会非常“难得”。

同样是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毕业的小林在校时曾在广东一家小博物馆实习过半年,但她对一个月两三千的收入和“半年就办一次展览”的工作十分不满。

广东省博物馆是小林等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羡慕的地方,工资高,各式展览也多,可招聘条件让小林等人望而生畏:“一般都要海归。”

去年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广东佛山一家博物馆工作的张东介绍,省级博物馆对想从事文博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但“省级博物馆一般要博士以上学历。”而且博物馆、纪念堂编制难求。他所在的佛山的一家博物馆,虽没有省博物馆那么热门,当年招考因为有编制,也是许多学生挤破头。

蔡洁挺的姑父记得,蔡洁挺曾找了两家单位,都面试时因“形象不佳”被淘汰。蔡洁挺在日记里写着,这肯定是因为个头的原因,他身高只有157厘米。

蔡洁挺家里可以在潮汕老家为他安排工作,但他曾告诉同学,他不想回老家,也不满意家里安排的工作。

在出事前,蔡洁挺的一位同学了解,除了被他拒绝的那份海口的工作,蔡洁挺没有找到别的工作。

据中山大学历史系提供的资料,到今年4月底,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14届毕业生11人,蔡洁挺去世,另有一人延期毕业,今年将要毕业的9名学生中,已有5人基本上落实了就业单位;其他4人正在积极求职。

被改变的人生轨迹

同学们至今不敢相信小蔡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猜不透其中缘由。

他们的记忆里,蔡洁挺温和、乐观,既不情绪激烈,也不思想复杂,室友小庄记得,小蔡话不是很多,也不太愿意完全讲出自己的心结,总是点到即止。“还行吧”是他的口头禅。

读书期间,蔡洁挺被同学评价为“淡泊名利”,他大一就成为了校学生会干事,可大二便退出了。评奖学金时,班级干部拿加分表给他,他看都不看一眼,“没必要。”

“他没功利心,凡事都看自己的爱好。他选课从来不看哪门课容易拿学分,而是选择喜欢的课,哪怕课程难、老师严格,他也不在乎。” 蔡洁挺一位同班同学说。

蔡洁挺给同学们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大一大二时在珠海校区时,他总是一个人去学校后山,他说喜欢在“湖光山色中徘徊,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读研选择导师也是如此,他的导师徐教授学术造诣很高,但极其严格,他的学生有延期毕业的,但蔡洁挺说自己愿意迎难而上。

这也让蔡洁挺成了本科班上的“学术帝”,他常泡在图书馆,并发表了论文。本科毕业时,尽管成绩足够优秀获得保研,他仍觉得做得不够好。大家写四年来最遗憾的事,有的人会写没谈恋爱、没有拿过奖学金,他写的是:“虚度光阴”。

他在出事前曾懊恼地说,自己曾有过大把的时间,但都在无聊的消遣中虚度时日,“真不知道自己这两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小庄回忆,得知延期毕业“板上钉钉”时,小蔡一度陷入自怨自艾之中,他频繁地到走廊打电话。

蔡洁挺认为延期毕业让找工作变得更不现实,这让他怀疑“人生轨迹莫非就因此而改变”。

室友小庄回忆,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尽管被焦虑和绝望折磨,但蔡洁挺自始至终都未说过一句抱怨他人的话。他在日记和给导师的信里一直在深挖细刨自己的“过失”。

中央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就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从前端预防来说,缓解结构性就业难的现状,还需要改变高校学科专业趋同的状况,找到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完美契合点。”

昨天,中山大学历史系称,系里正在按计划准备召开学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并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和帮助。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