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报:新药从哪来 |
作者:张楠 黄辛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28 23:45:4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新”在哪 “即使通过严格临床验证的新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临床验证未能发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吗丁啉等,而且近年来也常爆出知名外企新药临床造假的情况,例如GSK事件。CFDA依据《新药注册管理规定》要求进口新药注册审批有什么问题呢?” 某制药公司政策研究员叶迪(化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CFDA是在对国人的健康负责。” 在开发研制过程中,药品须经过理论研讨、动物试验、药理分析、临床观察、注册报批等程序,但因病例有限,且临床试验会对受试者的纳入条件进行严格控制,所以经过长期临床验证,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才能被看得更清楚。 例如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利福平,曾被认为疗效近乎完美,但随着时间推移,结核病医师们逐渐认识到,其作用与老药异烟肼相当,且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还对肝脏有毒害作用。 “新药”只能说明它是刚开发出来的药品。林欣说:“你愿意不明不白做人家的‘小白鼠’吗?” 四川省人民医院创伤代谢组多学科实验室江华、彭谨等甚至在《中国人真的需要进口新药吗?》一文中提出,FDA近十几年来批准的大多数“新药”,其实不过是旧有药物的微小改良版。“制药业巨头们研发这类药物,为的是用结构类似的新分子实体替代专利已经过期的新药,以维持超额利润——专利过期后,同样的分子就可以被仿制,价格和利润均急剧下跌。” 江华等认为,进口新药“登陆”的快慢,不能用于评价医疗系统的好坏。 “何况,中成药在国外上市也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注册审批。国外上市不久的新药到中国为什么不需要严格注册审批呢?”叶迪说。 国药在哪 上述两种意见一个从制度政策层面辨析,一个从公共卫生角度剖析,争论着进口新药的必要性,那么药品创新难在哪?我国药物研发体系什么时候能够成长壮大? “药物研发周期非常长,从新药研发到产品投入市场至少需要约1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某些重磅新药的研发资金投入可能达数亿美元。”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生物药制造和剂型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陈成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因为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并不是所有医药研发单位都能将新药研发做大做好。只有某些国际医药巨头如辉瑞、诺华、拜耳等制药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在新药研发方面才有所建树,真正能够通过研发创新带动企业长足发展。” 叶迪也表示,药品研发中的化合物创新,在全球都是瓶颈。 但在政策支持下,我国药物研发并不缺乏发展空间。陈成军在采访中提到了江苏药企恒瑞医药:“该公司在连云港和上海都设有新药研发部门,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过亿元。” 事实上,恒瑞医药在6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其生产的注射用奥沙利铂已获FDA批准在美国市场销售。该药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以及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后的Ⅲ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其实早在2012年,该药已通过荷兰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 江华等人同样关注到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应该是通过对廉价的专利过期药物(老药新用)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以使得廉价药物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剂型创新已成为我国药物研发快速成长的着力点,但陈成军认为,与新能源等其他许多科研领域类似,新药研发领域尚普遍缺乏兼具前期创新研发能力和后期药物大生产应用开发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通过更多新药研发资金的投入和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新药研发将会获得长足发展,也定会造福于国人健康。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