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输液为药品不良反应“元凶” 输液有凶险患者应审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29 9:22:0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一面是每年数十万例药品不良反应由输液引起,一面是人均一年要挂8个吊瓶的现实;一面是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一面是国内各医院输液处人满为患的景象……“输液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医疗怪相。
 
今年3月份,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在北京各大医院中率先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剑指过度输液现象。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明确无需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向过度输液“开刀”。

输液:药品不良反应“元凶”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
  
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输液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患者的治疗。但在各方利益驱使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各大医院输液室经常人满为患,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走廊里挂吊瓶。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这种过度输液已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安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55.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73.4%。
  
现实中,“辽宁鞍山4岁女童输液抽搐2小时后死亡”“6岁男童输液后死亡”“柳州第四人民医院1月内发生两起病人输液身亡事件”……诸如此类输液死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输液成瘾”,仿佛成为一个难以打破的“医疗怪圈”。

医院:门诊对输液说“不”
  
“门诊不输液、无感染不输液,可以去投诉,欢迎来理论。”这是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新规定。航空总医院院长高国兰教授说,下决心推行这项决策,最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施治。现代输液治疗是从西方传来的,西医输液最初针对的只是抢救病人,至今在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国外很多大医院没有输液室,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有门诊输液,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就医观念的不正确,是目前国内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举措得到了绝大多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取消门诊输液4个多月成效明显:航空总医院日输液量由原来的300-400人降到70-80人,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15.3%降至7.61%,药品不良反应率下降了51%。

患者:输液有凶险应审慎
  
应该认识到,遏制过度输液绝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责任,患者要转变“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的认识误区。
  
航空总医院呼吸专家邹水兰认为,医院和医生有必要让患者知道,相比口服和肌肉注射,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由于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救治起来很麻烦。输液器具、消毒和配药时操作不合格,输液的过程还会成为一道桥梁,让病毒、病菌能够轻松进入人体。即使消毒、操作都合格了,也存在着不溶性微粒残留体内的风险。
  
专家指出,感冒输液并不比吃药好得快。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孙忠实教授称:“在所有输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公众也应该理性认识到,为了自身健康,能不输液就不输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