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苏浙沪6成抽检儿童尿液含抗生素
作者:记者 徐妍…  文章来源: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23 9:06:4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份有关“苏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项研究针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8到11岁的在校儿童尿液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近6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阎祖强表示,这个问题涉及医疗、合理用药、食品种养殖等多个环节,起因可能是比较复杂的。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监管部门在食品种养殖环节也用严格标准规范抗生素使用,加大抽检力度,今年会布置专项抽检。

  头疼脑热慎用抗生素

  儿童接触抗生素的途径主要是药物和食物。昨天,记者采访了沪上多位食品药品专家透露,对于药物途径,儿童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严重,因为有些家长缺乏用药知识,又欠缺对大夫的信任,本着给孩子用好药的想法,动辄要求给孩子“消炎”,导致孩子服用抗生素。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时,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对医生说:“您给开点消炎药吧。”如果医生告诉他孩子是病毒感染不需要消炎药时,有些家长还是不肯放弃,“都烧这么高了,不吃抗生素行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指出,这几年,抗生素使用正在逐渐规范中,但还是有不少家长对使用抗生素有误区,有的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可以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实际上像一般的发烧、喉咙痛、咳嗽、流鼻涕,仍以病毒感染占大多数,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还有一部分家长片面地抵制抗生素,“部分细菌感染的患儿早期、及时、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可以避免疾病加重。”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表示,现在部分家长甚至不通过医院开药,而是自行到药店购买药品常备家中,孩子头疼脑热时服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民防止滥用抗生素的医学常识的科普,“是药三分毒”,要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

  是否需要抗生素,一定要由医生来确定。对于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既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又不对机体产生危害,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根据不同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和生效的速度不同,抗生素有6小时1次、8小时1次或12小时1次的,家长应严格按时给患儿用药,切记不能随意更改。

  有些食品中残留抗生素

  除医疗用药外,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尤其是在一些水产品、畜禽动物体内。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检出的抗生素有许多早已在临床上不推荐给儿童使用的,如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因为副作用大,在我国已经停用多年,不会是儿科用药。如果复旦大学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那么吃进去的水和食物是儿童体内非正常摄入的抗生素的两个来源。就上海地区而言,饮用水水源近期刚做过卫生检测,其中抗生素含量为阴性,显示“没有”,那么来源于食物的嫌疑就增大了。以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例,它们目前仍用于养殖业中,如果孩子食用了含有抗生素的家禽肉,就可能累积这些抗生素成分。

  卢洪洲表示:“比如水产养殖业,一些人很早就有用抗菌药物的做法。比如养鱼养黄鳝,原本按自然规律一定水域内只能养殖一定数量的鱼,因为鱼一旦增加,排泄物等垃圾也会增加,细菌滋长就多,产生更多对鱼有害的物质危及鱼的生存。所以一些养殖户就违法使用抗菌药物,或洒在水里或在饲料中添加,杀死水里的细菌或者增加鱼的抗菌性,让它们不会死亡,以增加一定水域内鱼的产量。而小朋友一旦食用了这些鱼,抗生素就可能残留体内,小便就会检出。”同样,两条腿、四条腿的禽畜类使用抗生素也基于相同的道理,都是为了增强动物的抗菌性。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表示,食物中尤其是养殖业中适量使用抗生素是允许的,问题是抗生素使用的品种、剂量应该有严格的控制。卢洪洲也表示,监管部门除进一步规范养殖业外,也应对药厂的抗菌药物的流向进行严格审查,尤其严查那些流向医疗部门以外的用途,从源头控制,制定严格的处罚条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厉曙光表示,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人每年用抗生素是138克,美国是13克,两者相差十倍左右,反映了我国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问题。此次调查在苏浙沪地区的1000名8-11岁儿童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仅从目前披露的数据还没法断言儿童尿液中检测到的抗生素具体来自哪里,调查报道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度解读、分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