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董梦久教授分期辨证治疗更年期失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现代中医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6 15:44:4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亦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病位在心,又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年期失眠症状则更为严重,临床以顽固性失眠多见,董梦久教授采用分阶段辨证治疗更年期失眠患者,多取得较好效果。

 l病因病机

  《素向·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女性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满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故出现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脏亏虚的表现。人之气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常致肝阴亏虚,肝阳偏亢;肾虚阳衰,火不暖土,致脾阳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充,心失所养,魂不守舍,神无所安,导致失眠。再者,肾之津液亏虚,津枯血燥,血液粘滞,儋行不畅成瘀;肾阳导致脾阳不足,失于温煦,无力鼓动气血,日久也可成瘀;脾阳失于温煦,脾失健运,水湿痰浊积聚,痰浊淤血互相影响,阻滞气机,气机郁结,日久化火,火热扰心,故心烦不得眠。虽然导致失眠的病因很多,但更年期失眠患者则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血阴阳失调、心脾两虚多见。

2治疗

2.1早期活血化瘀,行气祛痰解郁  《丹溪心法》日:“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更年期失眠患者前来就诊者常为失眠日久者,忧郁过度致气结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水湿停聚,酿生痰饮,痰饮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痰瘀交阻,以致加重病情。病人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头昏目眩,情绪低落,重者彻夜难眠,胸胁胀痛,哭笑无常,甚者伴有喉中异物感,咯吐不出,吞之不下,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

吾师董梦久教授主张此阶段“急则治标”,重在祛瘀化痰通络,行气解郁,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茯苓白术健脾祛痰,陈皮理气化痰,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又配以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地龙清热熄风通络,当归养血宁心;“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同时配伍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以助行血。

2.2补益心、脾、肾《灵枢·本藏》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过第一阶段治疗后,患者血脉通顺,气血运行重归其道,虽痰瘀得消,但肝肾亏虚、心脾不足非一时可恢复。更年期患者以肾虚血瘀为其病理基础,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阴亦不足,肝肾阴虚于下,心阴匮乏,心阳亢盛,而见心烦失眠。临床多见精神不振,心悸健忘,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头晕失眠,呵欠频作,便秘,尿少色黄,舌红苔薄,脉弦细。

    董梦久教授主张后期当以补肾健脾,养心宁神为法。选用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其中六味地黄丸平补肝肾,使下水不亏;天王补心丹直补心阴,以抵抗亢盛之心阳,又可补脾之不足,使后天得充。方中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甘寒滋润以清虚火;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共奏补心宁神之功;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实为滋阴补血而设;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敛心气而安心神。

另外腰膝酸痛甚者,多加用杜仲、川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心烦不得寐者,多加用合欢皮、夜交藤以交通心肾。选用此两方在于补肾阴之不足以治本,天王补心丹既能养心安神,又可补益心阴助肾水上交,以制心火,以求补肾养心安神之效。

2.3遵古循今,妙用配伍药  妙用芳香醒神药物,如石菖蒲、郁金、旋覆花等。石菖蒲开窍除痰醒神,郁金辛散苦降,行气解郁,清心热而开心窍,治瘀血而化痰浊,二药合用以芳香化浊开窍醒脑解郁;同时善用活血化瘀药物,现代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状况,增加脑部能量代谢,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适当应用此类药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董梦久教授主张运用行气活血药和养血活血药,如川芎丹参等。慎用温燥类药物,认为温燥类药物易伤阴动气,不适于更年期以肾阴虚为本,痰瘀为标的失眠患者。

3体会

    中医界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更年期的病因病机由肾虚所致,与痰气郁结、瘀血阻滞血脉关系密切。倪华主张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状况,增加脑部能量代谢,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潘宋斌研究了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失眠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更年期失眠患者的治疗,早期活血化瘀祛痰解郁,后期补益心脾肾。其涵义仍是贵在调和阴阳,使气血阴阳运作正常,阴阳平衡、阴阳相交则寤寐正常。临床用药也是引导阴阳气血按照正常规律运行,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更年期患者容易精神情绪忧郁、紧张,可配合心理保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疏导,以达到天人相应效果,以预防。许良认为“天人相应”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人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