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颜正华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5 16:10: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颜正华(1920-),男,江苏丹阳市人。颜老20岁时开始独立行医,擅治肠胃病等多种内科疾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暨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 他从事中医药工作60余年,执教近50年,德高望重,学验俱丰,参与创建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为我国首批中医药学教授与研究生导师。先后主讲了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课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专科与本科生、19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以及校内外数十名骨干教师。主持了3项部局级科研课题,对缓衰、退热等中药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退热药“黄栀花口服液”已被用于临床。擅治内科杂病,治验甚众,深受患者爱戴。曾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23部。代表作《临床实用中药学》获得学者好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是中高级中医药人员难得的参考书。1990年国务院颁发给特殊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并颁发荣誉证书。 每天清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颜正华教授都要打太极拳。这是他行医多年的一个习惯。不论诊病,还是论医,颜正华总是强调“情志”的作用,而太极拳则是他每天保持情志平衡的最佳手段。 中医就是这样的,一个就是治病,一个就是治人,体贴病人,千方百计的把病人治好,非常欢喜看病,也非常欢喜写书。情志就是精神调适的问题,就是说精神要舒畅,心情要舒畅,不要忧郁,不要爱发脾气。这样子(会发生)精神作用。精神安定的人,全身的身体都协调,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强,所以,如果说精神失调的话,就容易生病。 颜正华出生于江苏丹阳,十四岁开始学医。曾先后拜当地著名儒医戴雨三和杨培良为师,其中杨培良是清末名医马培之的再传弟子。颜正华在20岁时正式悬壶应诊,行医六十年,当年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医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而且培育了无数中医人才。颜正华擅长治疗内科多种疾病,对常见病中的疑难症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肠胃病,颜正华更是处方独到,享誉京城。 中医的治疗,我的治疗,首先一个是看看他的,主要是气,是血,还是湿,还是寒,还是热,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心情不舒畅,心情忧郁、爱发脾气,这些人容易得胃病。症状主要是胃涨,连到胁涨,嗳气,吐酸水,胀痛这些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从中医讲肝气反胃,肝气影响到心情不舒畅,肝气郁结,肝气影响到胃,这样引起胃部胀痛, 胁部胀痛。治疗原则主要是舒肝补胃。 有一位萎缩性胃炎患者患病已经十几年了,总是食欲不振,冷暖稍有变化,胃病就要发作,医院跑了好几家,药也吃了不少,可病就是不见起色。只找颜正华看了一次,再去做胃镜检查,胃粘膜就停止萎缩了。 患者:开始吃了颜教授的药以后,感觉到病情比较稳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印象特别深的是我烧心比较严重,我跟颜教授说请千万给我解决一下烧心。颜教授给我下了药以后,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使我印象特别深。 二十七岁时,颜正华在参加地区中医统考中名列榜首,声名大振,这是他从医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而他最早体会到做医生的快乐却来自对自己老师高明医术的崇拜。 有一个妇女好多年不生孩子了,那时我刚开始学医,不大懂。她来(找我老师)看过几次以后,半年以后就怀孕了。好多年不生孩子的一个妇女,她生孩子了非常高兴。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觉得做为医生的话,可以为病人解决一些问题,确确实实是很不错的。 由于师承著名儒医,颜正华喜欢古代文学,酷爱书法,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作为现代社会里的名医,他为人处世仍带有浓厚的古风味道。 我去年有一个病号,他有冠心病,高血压,经常到我这里看病。他是一个退休干部,家庭经济情况也不好,不太富裕,经常到我这里看病。看病我也不收他诊费,把他当作一个朋友那样。去年他已经去世了,他的爱人也有病,也是冠心病,胃病,还有关节病。他爱人也是经常来看病,最近她还来看过病。我们的关系还是很融洽。不仅我不收她诊费,还尽量想办法替她看病。 如果说做医生最大的快乐是治病救人,那么对于颜正华来说,著书立说则是这种快乐的延续。他的许多著作现在已经成了名医药大学的教科书。 看好病当然很高兴,写一本书也不容易,一本书写好了也非常高兴。两者比较起来,(快乐)可以说是相等的。我非常欢喜看病,也非常欢喜写书。 童年立志,少年行医,青年成名,年近八旬的颜正华至今仍在不停地上下求索,而漫漫长路上的每一步,都铭刻着他对于名医不变的执着。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