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产后关节痛名老中医治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6 16:25:4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产后关节痛中医又称产后身痛或产后痛风,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病症。以全身骨关节、肌肉酸软、麻木、疼痛、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口唇苍白、舌质淡、脉沉细等症候。产后关节痛多发生于产褥期,可延绵至数月或经年不愈。本病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内因是素体肾虚或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胞脉、四肢百骸失养。外因多为产后营卫失调,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入侵,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产妇产后腠理虚弱,百脉空虚,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或由于产后劳累过度,将息失宜,致气分亏虚,气虚则血留为瘀,四肢百骸失却气血濡养,不荣则痛。产后关节痛给产妇带来诸多不便,若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亦佳,如果失治或治疗不及时,可致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至肌肉萎缩,筋脉拘紧,甚或可致痿痹残疾。

 

哈荔田经验

哈氏认为产后肢体疼痛多因产后血虚,筋脉失养,或络脉空虚,外邪乘袭所致。倘因失血过多,肝肾亏损,督脉虚弱,则也往往兼见腰背、肩胛酸痛,或膝软踵疼,履地尤甚等症。本病虽属痹症范围,但发病特点,总以虚证为多,治疗应以内治为主,采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的方法,以治其本。若兼夹外邪,则宜扶正祛邪,适当配伍祛风散寒,化湿通络之品,不可重伤其气血。但病有常变,法无拘常,若确属邪气炽张时,早投滋补反能滞邪。临床治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待邪气渐衰时,始予补益正气,此即《内经》“标而本之”的原则。

[哈荔田著.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32~134]

 

王子瑜经验

王氏认为产后血虚,营卫不和及风寒外乘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若迁延日久,可致脉络不通,关节疼痛。其治以益气养血散寒通络为主,方用四物汤加羌活、桂枝,即羌桂四物汤。若冷痛甚者,加制川乌,腰痛者加狗脊杜仲,上肢痛加片姜黄,下肢痛加独活。

[刘英杰,王子瑜教授运用四物汤治疗妇科病举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59]

 

何子淮经验

何氏主张对产后阴血本亏之骨节疼痛,从肝肾两方面入手,兼祛风通络。病起不久,治肝为主,肝血能濡养筋络,则血行风自灭;病延时久,久病及肾,治肾为本,滋水涵木,筋骨得养,则骨节疼痛自止。对祛风通络药物的选用,也应有所区别,暂病之初,常用的祛风通络药如络石藤、伸筋草、羌活、独活、秦艽等足可胜任;久病之际,轻药不足为功,需能走筋入骨、搜风驱寒之药,如寻骨风、钻地风、鬼箭羽、千年健等方能见效。

[陈少春,等整理.何子淮女科经验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7~98]

 

刘奉五经验

刘氏将产后关节痛分为寒痹和热痹两大类,其治疗经验如下:

⒈属于虚寒型,治以养血活血、疏散风寒为主。刘氏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⒉属湿热型,则一般多因素体阳盛,内有蕴热,感受风寒湿邪之后,寒湿化热,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或窜痛,或伴有发热,恶风,口干渴。心胸烦闷,舌苔黄,脉滑数等。用经验方清热除痹汤进行治疗。

⒊属于虚寒型中偏于气血两亏,肾气不足者。治以益气养血、补肾扶正为主。方中四物汤、生黄芪、桑寄生、川断、菟丝子狗脊。待药后症状好转,在补气血的基础上加用肾着汤(苓、术、姜、草)。在疗程上,先补气血,后祛寒湿,先扶正而后祛邪。如见产后身痛,关节痛,局部不红不肿,遇凉加重。兼见心慌气短,畏风怕冷,系因产后血虚受寒属于寒痹范围。寒湿之邪较重者,治以养血散寒,扶正与祛邪兼施,重点在于扶正。用当归白芍养血,参、芪补气,羌活、独活祛风湿散寒,秦艽、防风为风药之润剂,能祛一身之风,鸡血藤养血活血而通络,桃仁红花少用则养血活血。治疗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常规。

⒋属寒湿化热,阻滞经络的热痹者,湿热阻络则四肢关节胀痛,局部发热,热灼伤津则口渴,烦闷,便干,尿黄。左半身麻木无力,左偏头痛,头晕,气短,均为血虚受风之征。治疗上应当充分抓住热痹的特点,治以养血宣痹,清热通络。四物汤养血活血补其虚;桑叶菊花清热疏风;金银藤清热解毒,疏通经络;清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祛湿通络;生石膏知母清热解肌。

总之,对于产后关节痛,首先应当重视产后气血两虚的体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或以扶正为主,或扶正祛邪兼施,同时要认真辨识寒湿与湿热痹阻经络的不同特点,而不能一味的使用温热祛寒胜湿之剂。

[北京中医医院编.刘奉五妇科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