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幼波治慢性肝炎验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7 9:19: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案例三] 孙某,女,39岁。门诊日期;1974年6月27日。

  病史:患者于1972年1月自觉全身无力,右肋下疼痛,下肢浮肿,胸闷,经某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239U,麝浊10U,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经过治疗,于1973年11月复查肝功能正常,但发现澳抗阳性,其后于1974年6月和7月两次复查,均为阳性,其他肝功能化验仍属正常。1974年6月27日来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当时证见:身倦无力,肝区发紧作痛,下肢稍肿,食后腹胀,二便如常,月经尚正常,肝于右肋缘下1.5cm,质中等偏软,脾未触及。

  西医诊断:迁延性肝炎。本文抄袭自中 医人网,更多医案请查阅中 医人

  中医辨证:脾虚气弱,肝肾不足,湿热未清。

  治法: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生芪15g,党参15g,焦白术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2g,何首乌15g,丹参15g,川断15g,醋柴胡10g,小蓟15g,白茅根30g,酒芩10g,草河车12g,沉香面1.2g(冲)。   

  另服乌鸡白凤丸,每日中午服1丸。

  治疗经过:7月11日,服上方14剂,症状未见好转,肝区发紧,腹胀仍在,疲劳,食纳尚可,二便自调,脉沉,舌苔正常。上方去小蓟、沉香面,加土茯苓15g,车前子、车前草各15g,泽兰10g继服。便稀时曾加用诃子肉12g,腰腿痛甚时曾加用仙灵脾12g,菟丝子12g。共治疗两个多月,服药40余剂。于8月5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67U,麝浊5U,澳抗已转阴。以后又于9月17日、10月22日、12月26日三次复查,澳抗均为阴性,肝功能尚属正常。1975年1月25日复诊时,前些天因过度疲劳和感冒,自觉疲乏无力,困倦,腹稍胀。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229~800U,麝浊8~10U。脉沉细,苔薄白。

  方药:生芪15g,当归10g,赤白芍各12g,川断15g,焦白术10g,仙灵脾15g,菟丝子15g,白茅根30g,草河车12g,丹参15g,诃子肉12g,生龙牡各15g。

  另服:五味子120g,丹参30g,共研细末,装1号胶囊,每次服1个。乌鸡白凤丸午服1丸。

  以后一直服用此方,并静点葡萄糖加维生素C。2月19日复查:澳抗(-),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13U,麝絮(+)。继服前方。5月8日复查: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7U,一般情况尚好,有时乏力,脉沉细,苔薄白。

  方药:党参10g,焦白术10g,山药12g,扁豆12g,醋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香附10g,川断15g,杏仁10g,橘红10g,泽兰15g,木瓜12g。

  另服乌鸡白凤丸,每日中午服1丸。

  1975年6月26日曾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6U,澳抗正常,上方加生芪24g,继服以巩固疗效。随访两年以上,至1976年11月,共复查澳抗6次均属阴性。

  [评析] 本案原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经治疗一年余肝功能虽恢复正常,但澳抗持续阳性,关氏辨证为脾虚气弱,肝肾不足,湿热未清,用健脾益气、调补肝肾、清热利湿之法,配服五味子丹参散剂及乌鸡白凤丸等,调治一年左右,终于使澳抗恢复正常。乌鸡白凤丸是近人验方,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原来为治疗妇科虚损诸症而设。关氏借用其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之功,用以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多取效。此法目前已为国内外中医界所认同,有关乌鸡白凤丸的药理学研究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案例四]关某,男性,28岁,初诊日期:1972年4月14日。

  病史:患者于1967年8月始患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肝功能明显损害,因大量输入葡萄糖而后继发糖尿病。住院近两年,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肝功能时常波动,近1个月以来肝功能明显异常,1972年4月14日来北京中医医院门诊治疗,当时证见口干口苦,尿黄,两胁胀痛,时有衄血。

  检查:急性病容,腹平软,肝在肋下未触及,叩痛不明显,脾在肋下1.5cm,质中等硬度。血查:谷丙转氨酶472U,麝浊18U,空腹血糖190mg%,尿糖(+++)。白细胞5700/mm3,血小板 113000/mm3。

  舌象:舌苔黄,边尖红。脉象:弦细。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西医诊断:慢性肝炎活动期,继发糖尿病

  中医辨证:阴虚血热,气阴两伤,湿热未清。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清热,活血利湿。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方药:北沙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5g,大生地15g,丹参15g,车前子、车前草各15g,龙胆草10g,茵陈30g。

  治疗经过:按上方加减,共服药80剂。8月12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6.5U,麝絮(-),血胆固醇154mg%,血糖100rng%,尿糖(-),恢复全日工作。1972年11月29日门诊复查时称,三个多月以来自觉良好,饮食正常,能坚持工作。肝未触及,脾大小同前,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正常,麝浊正常,麝絮(±),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为4.3/2.7,血糖155mg%,尿糖(-)。

  [评析] 本案初诊证见口干口苦,尿黄,胁胀痛,舌苔黄,舌质红,脉弦细,时有衄血,均为阴虚血热之征,并且湿热较重,故用龙胆草、茵陈车前子、车前草清利肝胆湿热,沙参、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气,生地丹参凉血活血,共奏清利湿热、养阴活血之效。所用之方即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组20世纪70年代协定处方“复肝四号”。此方在使用时,若见气血不足者,可加生芪12g,当归12g;纳差苔腻者,可加藿香、青陈皮各10g。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