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大黄治疗急性中风、病毒性脑炎、肺心病医案 |
作者:魏文浩 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 15:32:2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大黄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北京中医药大学姜良铎教授临床善用大黄,他认为,欲用好大黄,并非易事,又并非难事,只要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掌握大黄的炮制、煎煮、剂型、剂量、药物配伍、用药途径、适应证、禁忌证等,就能随心所欲,合理应用。笔者跟师学习之余,总结其应用大黄治疗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之经验如下。 大黄临床功用 通腑泻热,醒脑开窍 多用于急性中风,不论出血性或缺血性,亦不论中经络中脏腑,属实属虚,只要有大便秘结,舌苔黄厚,口气较重,就是大黄的应用指征,燥粪通下变为软便方可停用。多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及烟酒,脾胃受戕,运化失司,痰浊毒热内生;若阳盛之体,痰瘀毒热互结,上扰清窍,痹阻脑脉而发病。痰阻中焦,清气不升,腑气不降,大便秘结,逆气上冲,上犯元神,故临床可见神昏或昏愦。用生大黄或以大黄为主,煎汤鼻饲,或浓煎保留灌肠,通下大便,清肠泄热,有利于直折痰瘀毒火下行,排除邪热及秽浊之物,减少毒素吸收,调整胃肠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以促进神志复苏,改善临床症状。 病案举例 王某,男,67岁,1987年2月21日。主因左侧偏瘫,语言謇涩2天而住院。2天前因过量饮酒而摔倒,即觉左半身麻木,遂左侧偏瘫,血压250/130mmHg,神志昏蒙,瞳孔等大,颈项无抵抗,病理反射可引出。眼底检查:双视神经乳头呈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动静脉均变细,比例约1:1,动脉呈铜丝状。头颅CT提示:右基底节部位有缺血样梗塞灶。并给予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注射液;口服降压、降血脂、扩血管药。刻诊:症同上述,大便秘结,已4日未行,舌质暗红有瘀斑,苔黄厚,脉弦硬。证属肝风上扰,痰浊内蕴,脉络瘀阻。治宜平肝息风,通腑化痰,醒脑开窍。处方:生大黄12克(后下),芒硝10克,桃仁10克,白芍20克,菊花12克,钩藤15克,生地30克,黄芩15克,怀牛膝30克,丹参20克,胆南星9克,栀子12克,石菖蒲9克,生石决明40克,生牡蛎30克。3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后,大便已通,血压降至140/100mmHg,左侧半身时有抽搐,口干欲饮,舌暗红,苔灰黑。此为阴虚阳盛,风火内炽。上方去石菖蒲,加玄参15克,续进7剂。 三诊:服药后,大便日2次,神志转清,抽搐消失,纳谷已增。仍口干,苔灰黑,舌有裂痕,大黄改为9克。再进7剂。 四诊: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家属搀扶能下床活动,纳增,舌红有裂痕,苔转黄,脉弦滑。上方去胆南星、栀子,生大黄改用6克,加何首乌20克,鸡血藤30克。共服30剂,已能自行活动,出院回家调养。 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毒热为阳邪,传变迅速,易耗气伤津,化火、生风、酿痰,以致阳明腑实证。大黄须用15~20克,并与芒硝同用,使燥屎下泻,主要是借助通便以泄热、凉血解毒,釜底抽薪,此谓“温病下不厌早”, 燥屎下则神志随之转清。 病案举例 兰某,男,23岁,1987年7月28日初诊。两周前自感神疲乏力,倦怠嗜睡,于7月20日下班途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急送附近诊所,经针刺人中苏醒,约持续40分钟之久。第二天出现神志恍惚,胡言乱语,二便失禁,即送某精神病医院,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给予大量镇静剂,2日后出现高热39℃,昏迷不省,四肢抽搐。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转院治疗。刻诊:高热神昏,肌肤灼热,四肢抽搐,喉中痰鸣,小便失禁,大便4日未行,舌偏红,苔黄厚,脉滑数。证属温毒之邪,久蕴于内,烁津为痰,痰热毒邪交阻,上攻于心,蒙闭清窍。治宜泻热解毒,凉血清心,豁痰开窍。处方:生大黄10克(后下),枳实10克,法半夏6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郁金10克,菖蒲12克,远志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泻下大便黏腻臭秽,神志渐清,仍烦躁不安,四肢间有抽搐。续进上方加龙胆草10克,桑白皮12克,瓜蒌皮15克。7剂,水煎服。 三诊:神志转清,抽搐已止,唯有低热,纳差,头昏,便结,舌红,苔薄黄。改用育阴温阳之法。处方:麦门冬15克,台党参12克,五味子10克,熟地黄20克,制附子4.5克,白术10克,川牛膝15克。服28剂痊愈出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