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韦立富用大杼穴治疗呼吸疾病经验
作者:霍金 吴鹏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6-23 23:37:3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大杼穴,八会穴之骨会,别名背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代表穴之一,出自《灵枢·刺节真邪》,位于脊柱第一胸椎下,督脉旁开各一寸五分处取穴,为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督脉之别络,《气穴论》载:“督脉别经、手足太阳三脉之会,故为经脉之大机杼也。”《灵枢·海论》注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穴”,故大杼穴又直通冲脉,可调节冲脉之血气。

  大杼穴外行经于太阳经,内通督脉冲脉,不但能调节本经经气,还可调节与其络属联通的其他经经气,有强筋骨,理气血,宣肺气之效。

  韦立富以大杼穴为主配合朱琏流派手法治疗呼吸系统和骨关节系统慢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等,临床疗效显著,手法独特,应用广泛,现总结如下。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为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以高反应性气道为特征,其诱因复杂,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甚至呼吸困难。

  韦立富因时制宜,针对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制定了两套治疗方案,其中均以大杼穴为主穴,急性期大杼与定喘、合谷交替针刺,每次一穴,辅以针刺抑制法一型手法(缓慢捻进法进针后,快慢结合捻针使刺激逐渐增强,使患者有线状或放射状酸麻感),5~10分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即可起到镇咳平喘之效。缓解期大杼穴为主穴,配穴选取风池肺俞、附分、膏肓、足三里,均双侧取穴,每次取2~4穴,手法行针刺抑制法二型(缓慢捻进法进针后,继续缓慢而平稳的捻转,当患者出现局部或放散的酸麻感后留针),留针15分钟后缓慢捻转出针,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季节性发作者于节气变化前半个月进行治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针灸资生经》曰:“大杼,治风劳气咳嗽,气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本虚为肺肾亏虚,标实为寒热之邪所致痰浊气逆。大杼穴本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夹督脉而行于背部两侧,主卫阳之表,肺在体合皮,故肺气上逆,可调太阳膀胱经,振奋卫阳体表之气御邪于外,通利肺气。足太阳膀胱经又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取膀胱经大杼穴可解肾不纳气之喘咳。针刺抑制手法有镇静缓解之效,可以促进高级中枢对身体上的机能亢进现象起到正常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对过敏原的变态反应,平息支气管痉挛引发的喘咳。

  验案:

  3岁幼女,过敏哮喘两年(主要过敏物为牛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诊为:过敏性哮喘,小儿营养不良。

  因患儿虚弱,韦立富初补足三里。旬日,患儿气血有盈后,取正坐位,针双侧大杼穴,行抑制法二型,留针15分,留针期间尝试予患儿牛奶饮用,饮250毫升未见哮喘发作,1个月后随诊哮喘无再发。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在鼻腔发生变态反应的非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清水样流涕和阵发性喷嚏,同时常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及耳、眼、咽喉瘙痒等。本病常于春秋季反复发作,多由肺肾亏虚,正气不足所致,卫表不固则腠理疏松,遇风寒之邪侵袭,卫阳被遏于内,壅塞不通,肺气不得宣发肃降,上窜鼻窍。

  韦立富针对过敏性鼻炎病机虚实夹杂,采用大杼穴针刺与温和灸并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在大杼(双)、印堂风池(双)、迎香(双)等穴中,鼻周选取1穴,远端选取1穴,行针刺抑制法二型手法,有放射性针感后,留针30分钟。鼻周穴以迅速抖出法起针,远端穴以轻捻提针法起针。在大杼穴行温和灸法1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素问·水热穴论》云:“大杼、中府、缺盆、风门,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大杼为手、足太阳及督脉三经交汇,其位又于胸背部,故刺之可泄胸中郁阻之卫阳,通调肺气。肺开窍于鼻,针刺大杼配合鼻周取穴,两者远近同调肺气,相得益彰,肺气顺则鼻窍开。行针刺抑制法二型手法可以减少鼻腔,乃至整个上呼吸道对过敏性物质的炎性反应,缓解病症。由于本病为脏腑正气不足,外淫侵袭所致,在大杼穴行温和灸,可以提升机体正气抵御外邪,对交感神经、周围神经、乃至颅神经都有良性调节作用,最后在大脑皮层和高级中枢的指挥调整下,鼻道的炎性水肿得到控制、消除,免疫能力得到提高,上呼吸道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验案:

  青某,26岁男性,鼻塞、流涕反复3年,天气变化及晨起时加重。诊为:过敏性鼻炎。

  患者取正坐位,韦立富在大杼(双)、印堂风池(双)、迎香(双)、风门(双)、合谷(双)等穴中,每次选2~3穴,行针刺抑制法二型手法,留针30分,温和灸大杼、大椎、风门共1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1个疗程后,鼻塞、流涕减轻,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系列颈椎综合征的统称,以骨关节及软组织病理性退行性改变为基础,包括颈椎骨关节炎,颈椎间盘病变,颈神经根综合征等,多由颈椎长期劳损所致。症状表现为颈项部疼痛、酸胀、麻木,伴有颈部活动受限,放射性背部、上肢、手部麻痛,可并发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耳聋等与颈部体位改变相关的症状。在中医学上归为“痹症”“项强”。颈椎病病因或为外伤劳损(筋伤骨劳),或为感受外淫风寒湿之邪(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或为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与气、血、骨密切相关。

  韦立富针对颈椎病不同证型,采用大杼穴针刺、艾灸、拔罐等疗法相互配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主要选穴:大杼、天柱、风池、外关,颈型活动受限者加附分、支沟,椎动脉型头晕、头痛者加新设(风池穴直下,第4颈椎旁开3厘米),神经根型上肢麻痛者加新义(挠骨粗隆和尺骨粗隆之间,同手三里穴同高)。行针刺抑制法一型手法,需出现放射性针感,留针30分钟后缓慢捻转出针。感受风寒湿邪,因疼痛活动不利者,大杼穴拔罐10分钟。气血亏虚,肢体麻木无力者,大杼穴温和灸2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针灸甲乙经·卷七》:“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振寒、瘛疭,气实则胁满,夹脊并有气,热,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难经·四十五难》:“骨会大杼。”文献中皆提示了大杼穴在治疗颈椎病当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杼穴归属足太阳经,足太阳经行于颈椎两侧,与分肉经筋紧密联系。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选取大杼穴可以很好的缓解颈肩肌肉软组织损伤,解除颈部活动受限。其次足太阳经夹督脉而并行,主一身之表,为抵御外邪的屏障,在大杼穴进行艾灸可以扶阳固表,拔罐可以祛风散寒除湿。八会穴中大杼穴为“骨会”,对以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主的颈椎病效果显著。所配穴位,天柱风池、新设、附分为局部选穴,针刺可缓解肌肉痉挛,散结止痛,其中新设穴为朱琏经验用穴,其深部为颈动脉,针刺可以改善头部供血,缓解眩晕、恶心。新义、外关、支沟为远端取穴,穴周有肌腱和神经走行,取之可以治疗颈椎病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针刺抑制法一型手法能有效抑制病变部位疼痛信号向中枢传递,减轻急性期疼痛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激发高级中枢系统对低级中枢的调节机能,消肿、消炎,缓解肌肉、椎间韧带痉挛。

  验案:

  周某,50岁女性,颈项部疼痛,伴右手发麻6年余。患者因痛彻肩背,颈部仰俯活动受限,头晕、头痛、右手麻木无力。诊断:颈椎病。患者正坐位,韦立富在大杼(双)、天柱(双)、风池(双)、附分(双)、外关(双)、支沟(双)、新设(双)、新义(双)等穴中,每次选2-3穴,行针刺抑制法一型手法,留针30分,温和灸或拔罐大杼穴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颈项部疼痛减轻,活动比较自如。2个疗程后,除偶有手麻,其他症状基本消失。

  韦立富治疗各种疾病,以某一穴为主,对症配穴,每次只取2~3穴,既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又减少了患者的正气耗损,同时采用朱琏学派针刺、艾灸手法增强穴位感应,提升疗效。这些宝贵学术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实践、研究,以期更好的发扬中医特色优势。(霍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吴鹏 广西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