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国医大师李佃贵: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
作者:吴佳欣 裴…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0-29 9:04:4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治则:化浊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蒲黄12g,五灵脂15g,元胡15g,蒲公英15g,砂仁9g,当归15g,川芎12g,三七2g,姜黄9g,白芷15g,丹参15g,鸡血藤15g,茵陈15g。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伴胃脘胀满气滞,加柴胡、香附、木香;伴异型增生,加三棱、莪术、败酱草、半枝莲、半边莲,以破血消积解毒。 浊毒壅盛型(重度) 症见:脘闷痛甚、嘈杂不适、吐酸、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头晕胀痛、纳呆恶心、寐差、大便秘结不畅、小便短赤或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等。 病机:湿滞中焦、日久不化、蕴而成浊、蕴湿生热、热壅血瘀等为毒,致浊毒壅盛、瘀滞中焦、阻遏气机、胃体失养、胃液枯竭等。 治则:化浊解毒,散结通络。 方药:白花蛇舌草15g,半边莲15g,半枝莲15g,苦参9g,板蓝根15g,鸡骨草12g,全蝎9g,蜈蚣2条,龙胆草12g,藿香15g,佩兰12g,香附15g,苏梗15g,厚朴15g,枳实15g,木香9g,莱菔子15g。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心烦,加栀子、淡豆豉;便秘,加芦荟、番泻叶;纳呆食少,加麦芽、山楂、神曲、鸡内金,以开胃导滞。 病案举例 张某,男,61岁。2015 年2月3日初诊。患者主因胃脘烧灼感1年余,时伴胃脘隐痛就诊。2014年5月27日河北省某医院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伴出血);十二指肠球炎。病理示:胃窦黏膜组织慢性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无肿瘤家族史。刻诊见:食后1~2小时胃脘部烧灼感,偶伴隐痛、食物反流、嗳气、晨起后咽部堵闷、寐欠安、大便日1行、偏干、黏滞不爽、小便调、舌质红、苔黄根部厚腻、舌边齿痕、脉弦滑等。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诊断:吐酸(浊毒内蕴)。 治则:化浊解毒,清胃制酸。 方药: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茵陈15g,黄芩12g,黄连12g,百合15g,乌药12g,当归12g,川芎12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10g,生石膏30g,海螵蛸15g,浙贝母15g,瓦楞子15g,牡蛎15g,桔梗12g,藿香15g,大腹皮15g,厚朴15g,枳实15g,全蝎9g,砂仁15g,紫豆蔻15g,儿茶9g,合欢皮15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早晚温服。嘱患者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调畅情志、避风寒、慎起居、适运动等。 复诊:药后烧心明显减轻,时有烧心,伴咽部堵闷纳可,夜寐尚安,大便日1行,色黑,偏干,稍黏,量少,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于上方基础上加去藿香、紫豆蔻,加玄参15g,麦冬15g,天冬15g,清热养阴润肺。予18服。服药方法同前,医嘱同前。 三诊:仍饭后烧心、吐酸,时后背烧灼感,大便黏腻,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麦冬、天冬、桔梗,加生地15g,牡丹皮15g,清热凉血,葛根15g,升阳止泻。每日 1 剂,分早晚温服,连续治疗16个月。2016年6月6日于河北省某医院复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按:李教授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关键。《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中提到:“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此患者缘于1年前悲伤忧思过度,妨碍脾肺,致使脾失健运,气机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肺气宣降失调,郁久化热,浊度内蕴因而出现胃脘嘈杂吐酸,咽部堵闷等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糟粕的排泄,肺失宣降,大肠传导失司,大便秘结,黏腻不爽。李教授方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半枝莲、半边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合用可加强清热利湿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均有防癌抗癌之功效,体现中医“未病先防”。茵陈、黄芩、黄连合用,清热利湿之功尤著。以百合。乌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养肝健脾和胃;生石膏,海螵蛸,浙贝母,瓦楞子,牡蛎相伍达收敛固涩、和胃制酸止痛之效;大腹皮、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积导滞,以除积滞内阻,畅通腑气不通;全蝎以毒攻毒,通络止痛。全方清热、解毒、制酸、行气、通络之药共用,患者坚持服用16个月,用药同时叮嘱患者饮食生活起居调养,故收良效。 李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由浊毒而生,浊邪秽浊不清,毒由热生,变由毒起,毒不除,变必生。浊毒病邪有轻、中、重之分,治疗也要根据浊毒病邪之轻重,分而治之,浊毒治疗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应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灵活用药,使浊毒祛则气机畅,脾胃运,清阳升,浊阴降,气血生化有源,肝胃相和,胃络得以濡养,萎缩的胃黏膜得以修复,收效才能显著。(吴佳欣 裴林)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