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林丽珠治疗恶性肿瘤常用药对分析
作者:陈汉锐 徐…  文章来源:中医药导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9-2 10:06:1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药对是中药单方与复方之间的桥梁,《神农本草经》提出“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的使用原则,合理的配伍可使中药达到用之中的、应手取愈的效果[1]。林丽珠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30余年,善用药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余有幸跟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肿瘤的常用药对分析总结如下。

1 山慈菇与半枝莲

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凉,有小毒,归肝、脾经,功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2,3]。清代《本草新编》记载“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功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4,5]。明代《药镜拾遗赋》曰:“半枝莲为解蛇伤之仙草”,后世取其清热解毒之效亦用于癌肿治疗。两药合用,可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并具化痰及祛瘀之功。林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可归结为“痰”“虚”“毒”“瘀”[6,7],两药联合可除肿瘤宿根四之有三,故对于肺癌、肝癌、肠癌、卵巢癌多种恶性肿瘤邪气充盛、正气未虚者,皆可使用。临证时常用量山慈菇15~30 g、半枝莲15~30 g,配伍比例多为1∶1。

2 龙葵草与肿节风

龙葵草味苦、微甘,性寒,有小毒,归肝、心、肾经,功善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唐代《新修本草》有云:“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8];近代《本草正义》曰:“龙葵,可服可敷,以清热通利为用,故并治跌仆血瘀,尤为外科退热消肿之良品也。肿节风,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功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通络止痛。”清代《分类草药性》曰:“治一切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洗一切风毒”[9]。两药相配清热解毒之力倍增,更有凉血祛瘀及利水消肿之效,对于多种癌肿热毒炽盛皆可使用,若兼有瘀血及水湿内停者更为适宜,林教授在临床上常用量为龙葵草15~30 g、肿节风15~30g。

3 守宫与地龙

守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功善散结消肿、祛风通络。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其主治“血积成痞,疬风瘰疬”,治血积者“用壁虎一枚,白面和一鸭子大包裹研烂,作饼烙熟食之,当下血块,不过三五次即愈,甚验”[10]。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功善通络祛瘀、熄风止痉、利水平喘。《神农本草经》认为地龙“主蛇瘕,去浊,杀长虫”,五代《日华子本草》曰其“治中风并疗疴疾,去浊,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11]。两药皆咸寒,皆为虫类药性善走窜,联用则通络散结之力倍增,对于食管癌等癌瘤证属痰瘀互结者均可使用,但应注意顾护正气,以防咸寒者伤及脾胃。林教授在临床上常用量为守宫6 g,地龙10 g。

4 蜈蚣全蝎中医人网站转载www.tcmer.com

蜈蚣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肝经,功善攻毒散结、熄风定惊、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曰其“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本草纲目》记载其“治小儿惊痫,风搐,脐凤口噤,丹毒,秃疮,瘰疬……蛇伤”。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功善攻毒散结、平肝熄风、搜风通络。《本草纲目》有云:“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善入肝经……其性虽毒,专善解毒”[12]。两药皆入肝经,合用既可平熄内风,又可驱逐经络之风邪,引诸风药直达病所,以获熄风于内、透风于外之效;另因两者均为虫类有毒之品,合用可增强攻毒散结之力,用之得当可疗顽疾沉疴,对于多种恶性肿瘤证属毒结日久、兼夹风邪者尤为适宜,对脑瘤及恶性肿瘤脑转移亦可收获奇功[13]。临证时常用量为蜈蚣3条、全蝎6 g。

5 土鳖虫与桃仁

土鳖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功善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本草纲目》言其“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重舌,木舌,小儿腹痛夜啼”。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功善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曰其主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明代《本草约言》有云:“桃仁苦重于甘,用破血为专也。然治血闭、血结须分虚实,实者宜,虚者亦不可也”[14]。两者均有祛瘀软坚之效,合用有取《金匮要略》中下瘀血汤方义之意,而肿瘤患者证多属虚,多不耐大黄等泻下之攻伐,故以咸寒之土鳖虫破血逐瘀,性平微甘之桃仁缓图化瘀[15],可用于多种癌瘤证属瘀血内结者。林教授在临床上常用量为土鳖虫6 g、桃仁10 g。

6 女贞子与旱莲草

女贞子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功善补益肝肾、强腰膝、清虚热。《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本草纲目》曰:“强阴,健腰膝,明目”。旱莲草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功善补益肝肾、凉血止血。《日华子本草》记载其“排脓,止血”,《本草纲目》言其“乌髭发,益肾阴”。两药联合则为二至丸,《医方集解》谓其“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价廉而功大”,可用于多种癌瘤证属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者。林教授在临证时常用量为女贞子20 g。旱莲草20 g。

7 病案举例中医 人网站转载www.tcmer.com

王某,男,61岁,2016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于汕头市某三甲医院就诊,行胃镜及PET/CT等检查确诊为食管上段中-低分化鳞癌,并已出现肺、骨、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无法行手术及根治性放化疗。患者为求中医治疗于我院就诊,来门诊时明确表示拒绝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初诊症见:患者精神疲倦,乏力,吞咽困难,仅能进食少量流质,咳嗽,偶咯白色黏痰,纳差,眠一般,大便干,小便尚调,舌暗红,苔白厚,脉弦涩。中医诊断:噎膈-气虚痰瘀;西医诊断:食管上段中-低分化鳞癌并肺、骨等多发转移(cT3N3M1,Ⅳ期)。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处方:土鳖虫6 g,桃仁10 g,党参25 g,白术15 g,茯苓25 g,法半夏10 g,陈皮5 g,鸡内金10 g,山楂20g,守宫6 g,地龙10 g,山慈菇15 g,半枝莲15 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为200 m L,频频服用。

2016年8月4日二诊,症见: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胃纳佳,仍有吞咽困难,偶有咳嗽,咯白色黏痰,眠可,大便干,小便调,舌暗红,苔白,脉弦。在前方基础上去党参鸡内金山楂,加龙葵草、肿节风,处方:土鳖虫6g,桃仁10 g,龙葵草30 g,肿节风15 g,白术15 g,茯苓25 g,法半夏10 g,陈皮5 g,守宫6 g,地龙10 g,山慈菇15 g,半枝莲15 g,甘草6g。14剂,服法同前。

2016年8月18日三诊,症见: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自觉吞咽困难较前改善,仍有咳嗽,偶有四肢酸痛,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弦。在前方基础上加猫爪草、杏仁桔梗蜈蚣全蝎,并加大山慈菇、半枝莲等药物用量,处方:土鳖虫6 g,桃仁10 g,龙葵草30 g,肿节风30 g,白术15 g,茯苓25 g,法半夏10 g,陈皮5 g,守宫6 g,地龙10 g,山慈菇30 g,半枝莲30 g,猫爪草30 g,杏仁10 g,桔梗10 g,蜈蚣3条,全蝎6 g,甘草6g。14剂,服法同前。

2016年9月1日四诊,症见: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自觉吞咽困难改善,除流质外可进食少量软饭,现无明显咳嗽,四肢酸痛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在前方中去杏仁桔梗,余效不更方,处方:土鳖虫6 g,桃仁10 g,龙葵草30 g,肿节风30 g,白术15 g,茯苓25 g,法半夏10 g,陈皮5 g,守宫6 g,地龙10 g,山慈菇30 g,半枝莲30 g,猫爪草30 g,蜈蚣3条,全蝎6 g,甘草6 g。14剂,服法同前。中医人网站转载www.tcmer.com

2016年9月复查CT提示食管上段肿物较前缩小,肺部、骨等转移灶基本稳定,继续予服用祛瘀软坚、化痰散结之中药。之后患者坚持每2周~1个月在门诊复诊,多次复查CT提示病灶稳定,最近一次门诊复诊时间为2018年7月25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吞咽困难,可进食米饭、蔬菜、面条等食物,无咳嗽、骨痛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PS评分0分(KPS评分100分),生活如常人。

按本患者为晚期食管癌,初诊时已出现肺、骨等远处转移,吞咽困难考虑为肿物压迫食管引起,病情较重,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项研究结果显示Ⅳ期食管癌的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16])。食管癌的中医病名为“噎膈”,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在治疗的全程都应重视化痰散结、祛瘀软坚,故方中始终有桃仁、土鳖虫等药物。初诊时患者精神状态差,进食较少,故中药以健脾益气扶正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加减,酌加山慈菇、半枝莲、守宫、地龙等化痰、解毒散结之品。待三诊患者精神状态改善、胃纳变佳后,林教授又逐渐增加山慈菇、半枝莲、龙葵草、肿节风等解毒抗癌之品,以加强抗肿瘤疗效;另外患者四肢酸痛考虑为食管癌骨转移引起,故加入蜈蚣全蝎等通络走窜、攻毒散结之品,与守宫、地龙等合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至2018年7月,患者使用纯中医治疗食管癌2年,目前肿瘤病灶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既延长了生存时间,又改善了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也是林教授善用药对治疗肿瘤的经典案例。中医人网站转载www.tcmer.com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