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国医大师邹燕勤治疗肾病经验撷粹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7-10 11:22:0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3.重视胃气,颐养后天 3.1脾气充盛,水湿无源脾胃的运化、转输是水液代谢的重要一环。 慢性肾病虽病本在肾但脾胃与肾密切相关,特别是‘水肿”“肾劳”癃闭”“淋证”等疾患,其病理因素中的“湿”邪在疾病的发,发展、预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脾失健运,湿邪留恋,则发生水肿等肾系病证。脾的固摄功能失常也可导致精微物质下池而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情况。 脾为水湿之户枢,与肾同主升清降浊。脾气充盛,则水湿无源田。邹师强调治疗肾病必须详察脾胃的盛衰,认为维护中气与维护肾气一样重要。慢性肾病患者脾胃气虚者,参选参苓白术散、健脾丸加减。兼中虚气滞者须调畅气机,于补气方加陈皮、佛手或砂仁、蔻仁,或积壳、苏梗等或用香砂六君丸加减。脾虚湿困者宜运脾化湿,投以胃苓汤、藿香正气散加减。 3.2调理脾胃,补养先天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邹师治疗慢性肾脏病,就十分注意调理脾胃,以补养先天。认为脾胃的强弱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况且药物的作用也依赖于脾胃的敷布与转输。此外,益气滋肾养阴之品大多滋腻助湿,脾胃之气不旺,则虚不受补,徒增其害。因此通过调理脾胃,可使“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在慢性肾衰竭阶段,由于脾胃健运失职,升降失调,常见胃气上逆,呕恶不止,不思饮食,宜和胃降逆,以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左金丸等化裁运用。 3.3慎防苦寒、峻猛之剂败伤胃气。 邹师十分强调应慎防苦寒、峻猛之剂伤败胃气。即使小量短期使用,亦非常注意药物间配合,以监制其偏,常用药对有黄柏配苍术,知母、黄柏配肉桂,黄连配吴萸等。在遣方用药时,健脾益气化湿为常用之法,因脾胃健运,可绝其生湿之源,常用六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肾衰竭湿浊证使用大黄通腑泄浊时,因患者需长期服药,生大黄大量或久用,则易苦寒败胃,损伤脾胃之气,主张以制者为宜,且用量以每日大便2~3次为宜,制大黄虽泻下力缓,但同样可达促进肠道毒素排泄,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3.4慎防肾毒性药物损伤肾气 邹师认为小儿肾气未充,脏腑全而未壮;老人肾气已衰,精气不足,故有肾毒性的中西药物尤易损伤肾气。小儿和老年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影响的中西药物,慎防药物损伤肾气,必须使用者,结合保肾治疗,减轻肾毒性损伤。 3.5清肺利咽,防邪蕴肺传肾 感受外邪、肺卫失和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感受外邪,肺卫失和,可见咽喉红肿疼痛,咽痒而干,扁桃体肿大或发热、咳嗽。邹师认为此乃风邪热毒蕴结咽喉,不可忽视。重者先祛邪,后扶正,方药专以清肺利咽,缓图治肾,常选用玄麦甘桔汤及银翘散加减。轻者健脾化湿方佐以利咽祛邪之品,如桔梗、牛蒡子、银花等。 3.6疏达清里,避免疮毒内归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四肢。 若湿热之邪蕴于肌肤,郁久则热盛成毒,湿毒壅阻局部,则化为痈疡疮疾。若不能及时清解消透,则肺失宣降而致水道不通,水湿运行受阻,溢于肌肤四肢,发为水肿;或湿毒内归,下焦热盛,则可灼伤肾络而为血尿。邹师强调对合并皮肤感染的慢性肾病患者,要注意早期疏达清里,避免疮毒内归,发生或加重肾病,导致原有肾疾病情进展。 4.病案举隅 赵某某,女,22岁。2015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浮肿半年。现病史:因浮肿半年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蛋白(+++),诊为“慢性肾炎”,予中、西药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显。1周前至南京某医院就诊,查尿常规:蛋白(+++);血生化:总蛋白50.58 g/L,白蛋白2 5.1 g/L.,球蛋白2 5.4g/L,尿素氮3.3mmol/L,肌酐63μmol/L,尿酸213μmol/L。刻下:咽痛,鼻塞,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泡沫多,胃纳尚可,大便日行1~2次,质软不成形,舌红、苔薄黄,脉细。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辨证:湿热蕴结,脾失健运。治则:清热利湿,健脾助运。处方: 银花10g,连翘10g,玄参10g,制僵蚕15g,全蝎3g,蝉衣6g,桔梗6g,牛蒡子15g,制苍术10,生薏米20g,茯苓皮40g,石苇15g,猫爪草10g,车前子(包)30g,茅芦根(各)20g,法半夏6g,陈皮10g,炒山药20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2015年3月28日二诊:仍感咽略痛,自觉小便泡沫较前减少,双下肢仍浮肿,舌红、苔薄黄,脉细。查尿常规:蛋白(++)。治守上法,于原方去连翘10g,制苍术10g,法半夏6g,陈皮10g,炒山药20g,加射干10g,蚤休10g,炒白术10g,辣蓼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2015年4月28日三诊:自觉一般情况尚可,面肢浮肿不显,无咽痛,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尿常规:蛋白(+)。治拟健脾补肾,清利湿热为主。处方:炒党参15g,生黄芪15g,炒白术10g,炒薏米20g,获菩20g,炒山药20g,炒芡实10g,焦谷麦各20g,焦楂曲各15g,杞子15g,石苇10g,茅根30g,生槐花10g,制僵蚕12g,全蝎3g,蝉衣6g。 2015年5月19日四诊:眼睑微肿,双下肢不肿,咽略红,纳可,大便日行一次,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查尿常规示蛋白(一),拟健脾益肾、清咽渗利法。处方:太子参20g,生黄芪20g,炒白术10g,生薏米20g,茯苓皮40g,猪苓20g,川断15g,桑寄生15g,杞子20g,玄参10g,银花10g,生草5g,青风藤15g,白花蛇舌草15g,小红枣10g。 其后以原方加减治疗半年余,每月查尿常规均为:蛋白(一)。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