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锁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7-18 8:34:3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锁骨外侧1/3上下扁平,横断面为椭圆形,其前上缘有斜方肌,前下面有三角肌和喙肱韧带附着,骨折后受肌肉的牵拉,远侧端向前下移位,近侧端向后上移位。内1/3较粗,为三棱形,其上面有胸锁乳突肌,前下面有胸大肌部分纤维和肋锁韧带附着,此处骨折少,骨折后多无明显移位。中1/3处较细,无韧带、肌肉附着,在中外1/3交接部位,仅在后面有锁骨下肌附着易于骨折,此处完全骨折多有典型移位。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许树柴

锁骨骨折属中医学的“缺盆骨折”、“锁子骨折”、“井栏骨折断”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认为锁骨骨折多因击打,或由于骑马乘车等原因跌倒致肩部外侧着地,锁骨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而发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锁子骨》说:“锁子骨,经名拄骨,横卧于肩前缺盆之外,其两端外接肩解。”又说:“击打损伤,或骑马乘车,因取物偏坠于地,断伤此骨。”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如跌倒时,手掌、肘部或肩部着地,传导暴力冲击锁骨发生骨折,多为横断形或短斜形骨折。直接暴力亦可从前方或上方作用于锁骨,发生横断形或粉碎性骨折。骨折严重移位时,锁骨后方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可能合并损伤。

(二)西医

锁骨呈“S”形,胸骨端与胸骨柄相连、肩峰端与肩胛骨肩峰相连,横架于胸廓前上方,保护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支撑肩胛骨,保证上肢的灵活运动。锁骨胸骨端粗大、肩峰端扁平,锁骨骨折多发生于中1/3处。

锁骨骨折常见的受伤机制有:摔倒时肩部着地受暴力撞击(占87%)、直接暴力打击(占7%)及受伤时患肢伸展支撑躯体,外力经肩锁关节传至锁骨而发生(占6%)。

锁骨肩峰端通过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与肩胛骨相连,肩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前后移位、喙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向上移位。锁骨胸骨端通过胸锁关节与胸骨柄相连,胸锁韧带及肋锁韧带增强其稳定性。锁骨前下表面有三角肌前部肌束及胸大肌附着,锁骨上表面外侧有斜方肌附着、内侧有胸锁乳突肌附着。锁骨骨折时,近端骨块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后上移位,而远端骨块由于上肢重力作用向前下移位。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瘀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二)体征

锁骨骨折部位肿胀、瘀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肘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琴键征阳性:如果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上移,按压锁骨远端时可产生的弹性活动感。

(三)常见并发症

(1)神经血管损伤

移位的骨折端可能会损伤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另外,由于肩胛带不稳定也会造成臂丛神经牵拉伤。锁骨骨折如果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则会出现血管症状。

(2)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骨折如合并喙锁韧带损伤,往往会出现肩锁关节脱位,造成肩部不稳定;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致“浮肩损伤”。

(3)合并其它脏器损伤 高能量损伤的锁骨骨折可以合并肺挫伤和气胸。存在这些合并损伤时要注意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1.常规双肩关节正位片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双侧对比能确定是否存在骨折或脱位,并确定骨折及脱位的类型及移位情况。

2.如果锁骨骨折合并有肩锁关节损伤,建议加拍双侧肩锁关节Zanca位片:投照方法为球管射线向上成角10°-15°前后位,通过对比,可发现患侧肩锁外端与肩峰间距离较健侧增大;有半脱位和全脱位之分(锁骨外侧端与肩端完全分离)。

3.合并有肩锁关节损伤时,加拍肩关节腋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前后移位的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

图 1 . Zanca 位片 AC肩锁关节Zanca 位片是在上肢负重与不负重情况下,投射角度与肩锁关节呈10-15o夹角,有助于发现肩锁关节部位小的骨折或者脱位。

图 2. 腋位片 AC肩锁关节腋位片可以证实锁骨远端相对于肩峰向後移位。

(Figure 1-2 From:Julie Y. Bishop, Christopher Kaeding. Treatment of the acute traumatic acromioclavicular  separation. Sports med arthrosc rev . 2006;14( 4):237-245.)

(二)CT检查

对于可疑骨折脱位又因外伤体位受限等原因X线不能确诊的,可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另外对锁骨远端骨折合并有肩锁脱位或肩胛骨骨折,锁骨的胸骨端骨折等情况的病人可行螺旋CT重建以明确损伤类型,指导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三)MR检查

MR检查可明确锁骨相关的韧带、肌肉损伤情况,以及了解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还可评估骨折及脱位的情况、软组织的损伤程度、肩锁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软骨盘及锁骨远端的退行性改变)的程度。

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症状: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瘀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体征:锁骨骨折部位肿胀、瘀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有异常活动,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前臂或肘部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患者往往用健侧手托患侧肘部以减少伤肢重量牵拉引起骨折移位的疼痛。诊断骨折的同时,应详细检查患侧血液循环、肌肉活动及皮肤感觉,以排除锁骨下神经、血管的损伤。

  3.检查: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脱位的类型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Zanca位片、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等判定,必要时还可行CT或MR进一步确定诊断和分型。

(二)诊断分型

根据受伤机理和骨折特点,可将锁骨骨折分为中1/3骨折,外1/3骨折,内1/3骨折。

1.中1/3骨折 为锁骨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常为横断形或小斜形,老人多为粉碎性。骨折移位较大,内侧端向后上方移位,外侧端向前下方移位,并向内侧端重叠移位。儿童多为青枝骨折,向前上方呈角。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端的相对移位,常使粉碎的骨折片旋转、倒立,桥架于两骨折端之间,复位不当,极易刺破胸膜、血管及神经,造成复合伤,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中1/3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80%。

2.外1/3骨折 多由肩部着地或直接暴力损伤所致。骨折常为斜形、横断形,粉碎性较少。若骨折发生于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之间,骨折外侧端受肩臂的重力作用,则与内侧端相对分离移位。若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的内侧,骨折内侧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可向上移位,而外侧端受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的约束,则多无明显改变。若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的移位则无一定规律。外1/3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2-15%。此型骨折分3型,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Allman分类法: I型为微小移位骨折,此类骨折发生于椎状韧带与斜方韧带之间或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韧带完整;Ⅱ型为移位骨折,由于喙锁韧带受损,近端锁骨向上移位,远端锁骨无明显移位;Ⅲ型为累及肩锁关节面的骨折,此类骨折少见、通常无明显移位,但很可能与肩锁关节关节炎有关。

3.内1/3骨折 临床上很少见。其骨折移位多与中外1/3骨折相同,但外侧端由于受三角肌和胸大肌的影响,常有旋转发生。在正位X线片上呈钩形弯曲,两断端不对称。

4.介绍目前较为常用的锁骨骨折Craig分型

Craig将锁骨骨折分为三型:Craig Ⅰ型为锁骨中段骨折。CraigⅡ型为锁骨远端骨折:根据骨折和喙锁韧带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亚型,Ⅰ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外侧,因喙锁韧带仍与锁骨连接维持其位置,此型多无移位;Ⅱ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内侧,近侧骨折段失去牵拉固定而容易向上错位,而上肢重量和肌肉牵拉使远骨折段下移;Ⅲ型:外侧端包括肩锁关节面的骨折,该型骨折几乎全能愈 合但易引起肩锁关节退行性关节炎;Ⅳ型:儿童喙锁韧带与骨膜相连而骨折近段移位;Ⅴ型:粉碎骨折,喙锁韧带附着骨折与远近骨折端分离。CraigⅢ型为锁骨近端骨折。

鉴别诊断

(一)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常合并锁骨远端骨折。因此如发现锁骨远端骨折应注意排除肩锁关节脱位,双侧肩锁关节对比,应力位X线片,必要时肩部CT检查。

(二)肩部软组织挫伤

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临床上常漏诊,易误诊为肩部软组织挫伤,如果肩部外伤,上举困难,锁骨部有明显压痛时,应注意行X线片检查排除。

(三)肩袖损伤

两者均可有肩部外伤,肩上举困难。但肩袖损伤外力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压痛点在冈上肌及周围,疼痛弧试验(+)。而锁骨骨折压痛点在锁骨部或肩锁关节部。

(四)胸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与锁骨近端骨折症状相似。二者须鉴别,除常规X线片检查外,还须行CT检查。

治疗

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有移位骨折虽可设法使其复位,但维持复位困难,最终可能会残留一定的畸形。儿童由于骨塑形能力强,一定的畸形在发育中可自行矫正。小于14岁患儿一般是保守治疗,不宜随意采用手术治疗。

锁骨骨折的治疗须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患者自身要求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明.朱橚 《普济方•折伤门》说:“缺盆骨损折法,令病人正坐,提起患人肐膊,用手揣捏骨平正,用乳香消毒散敷贴,以软绢掩如拳大,兜于腋下,上用一薄板子,长寸阔过半,软纸包裹按定。止用鹰爪长带子栓缚定,……病痛消后,次伸拿手指,以后骨可如旧”。又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锁子骨》说:“断伤此骨,用手法先按胸骨,再将肩端向内合之,揉摩断骨令其复位”。由此看来,古代医家对锁骨骨折远端来对近端的复位方法及腋垫固定等。

目前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上,多数学者主张手法整复,力争解决重叠错位,寻求可靠固定。有移位骨折可按以下方法治疗。

(一)复位

1.幼儿锁骨有移位骨折 患儿由家长揽抱或坐位,助手在患儿背后用双手扳住患儿两肩外侧,两拇指顶住肩胛向背后徐徐用力拔伸,使患儿挺胸、肩部后伸,以矫正重叠移位,术者用拇、食、中三指以提按手法,将远端向上向后端提,将近端向下向前按压,使之复位。(见图4)

2.少年及成年人锁骨骨折

(1)膝顶复位法:令患者坐凳上,挺胸抬头,上肢外旋,双手叉腰,术者在背后一足踏于凳缘上,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使患者挺胸、肩部后伸,以矫正骨折端重叠移位。如仍有侧方移位,术者以一手拇、食、中指。用萘正手法矫正之亦可由一助手用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待重叠移位 矫正后,术者站于患者前面,并以两手拇、食、中指分别捏住两骨折端,将骨折近端向前向下推按,骨折远端向后向上端提,使之复位。(见图5)

(2)卧位复位法:对于肌肉发达强壮者,坐位挺胸抬头法如果复位困难,可以让病人平躺,胸背部后放小的软枕,使肩外展,平卧3-5分钟后,肌肉自然放松,便于锁骨复位。复位后坐位维持,再按常规包扎固定。

(二)固定

对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可予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制动即可,有移位骨折的固定方法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外固定后,如患者双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立即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睡眠时,取仰卧位,在两肩胛骨之间的纵向垫一窄软枕头使两肩后伸,胸部挺起。儿童有移位骨折一般固定2-3周,成人固定4周,粉碎骨折固定6周。

1. 前臂吊带或三角巾悬吊制动 对无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可予前臂吊带悬吊制动即可;对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2~3周。

2.“8”字绷带固定

(1) 横“8”字绷带固定法(图6)

固定时先在两腋下各置一块厚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起,经患侧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健侧腋下,绕过.健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如此反复包绕8~12层,用胶布粘贴绷带末端。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胶于胸前。

(2) 斜“8”字绷带固定法(图7)

此法亦称十字搭肩法、人字绷带或单“8”字绷带法固定。固定时先在两腋下各放置一块厚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过胸前,再经患侧肩前至患侧腋下如此反复包绕12层。

3.双圈固定法(图8)

将事先准备好的大小合适的两个固定棉圈分别套在两侧肩部,从背后紧拉固定圈,用短布带将两固定圈的后下部紧紧扎住。用另一条短布带松松扎住两圈的后上部,用长布带在胸前缚住两圈前方。胸前及背侧上方两布带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固定圈滑脱,不能过紧,特别是前侧布带,过紧则使肩部前屈,失去固定作用。最后在患侧腋窝部的圈外再加缠棉垫1-2个,加大肩外展,利用肩下垂之力,维持骨折对位固定时,患者应保持挺胸抬头双手叉腰,以防复位后的骨折端重新移位。移位明显者,可根据移位情况在骨折部放置固定垫和弧形短夹板固定。

4.“T”型夹板固定法

用与双肩等宽的“T”型夹板,夹板前全部用棉花衬垫。在两肩胛之间置一厚棉垫,再放置“T”型夹板于背部,上方与双肩平齐,然后用绷带缠扎两肩胛及胸背,将夹板固定妥当。如患者双手及前臂有麻木感,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立即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5.锁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方法

(1)胶布固定法 用宽胶布沿上臂纵轴,缠住锁骨远端与肘关节。前臂以颈腕带悬吊胸前。如胶布带松动,应随时加固粘绑,以促进骨折及损伤的关节囊及韧带的修复(图9)。

(2)石膏围腰及压迫带固定法:患者直立位,两上肢高举,先上石膏围腰,上缘平乳头平面,下缘至髂前上棘稍下部,围腰前后各装一腰带铁扣,待石膏凝固干透后,用厚毡1块置于肩上锁骨外端隆起部(不是肩峰部),另用一宽3-5CM皮带或帆布带,通过患肩所放置的厚毡上,将带之两端系于石膏腰围前后的铁扣上,适当用力拉紧,使分离之锁骨外端与肩峰接近同一平面,并不强调解剖复位,拍摄X线片无加重或改善后,以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3)多功能肩锁固定带固定法(图11) 对锁骨骨折合并有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例,广东省中医院刘军等人使用多功能肩锁固定带治疗,应用简便,固定确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首先将月牙形锁骨垫3放置在肩锁骨外端,然后将受伤侧手臂从肩垫2下部的臂套22套入,将肩垫2的上部放在月牙形锁骨垫3上,月牙形锁骨垫3通过其外表面的定位魔术贴31固定在肩垫2内侧全软毡面层23上,将软性带21的外端绕过人体的另一侧后,再穿过肩垫2前部外表面上的扣环翻转搭扣固定牢固;然后将腋带4绕过腋下固定在肩垫2外围,最后将手放入手吊兜1内,手肘固定吊带15的自由穿过第二连接环12和第三连接环14,利用手肘固定吊带15上的魔术带扣翻转固定,至此固定完成。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11所示。

(4)其它外固定法:石膏条固定法、斜“∞”字绷带固定(如北京罗氏正骨的斜“∞”字绷带固定)、弹性绷带加垫片固定法、各种加压背带及支具、各式肩肘腋带固定法,如Kenny-Howard带(图10)等。

5.内固定

(1)髓内固定  适用于锁骨中段骨折,选用克氏针或弹性钉作为固定材料均可。由骨折端逆行向外穿入一克氏针,通过肩峰穿出皮肤。复位骨折,在将克氏针穿入近骨折端内,克氏针外端留适当的长度,将针尾折弯、剪断、埋于皮下,以防止针在固定中移位。如选用弹性钉,则需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顺行从锁骨远端插入通过骨折端止于锁骨胸骨端,针尾剪断埋于皮下即可。

(2)钢板螺丝钉髓外内固定  适用于锁骨各部位骨折,在臂丛麻醉下,患者仰卧位或半坐卧位,患肩垫高。以骨折部为中心沿锁骨走行作切口,长度根据骨折形态及钢板长度而定。切开皮肤及深筋膜,行骨膜下剥离,重建显露骨折端,清除血肿及肉芽组织,进行整复,将钢板置于锁骨上方或偏前方。先安放钢板,然后用电钻钻孔,用丝锥攻丝后拧入合适长度的皮质骨螺钉。如遇长斜形骨折或蝶形骨折片,则可以用拉力螺钉技术进行固定。

(3)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锁骨钩钢板是一种一侧带横钩的特殊类型钢板(图11),钩朝向外侧,钩住肩峰,内侧钢板上带螺钉孔,可以固定锁骨外侧,把上抬的锁骨外侧下压,适用于锁骨远端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

(4)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适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取锁骨远端小切口,在两端骨折块各钻一前后方向的骨道,采用不可吸收缝线穿过两端骨折块“8”字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则经皮固定。

(5)皮质骨螺钉内固定  适用于远端骨折块较小的锁骨远端骨折。将锁骨近折端复位后,用一枚皮质骨螺钉由锁骨近折端上方拧入至喙突固定,然后修复喙锁韧带。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