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徐福松中医男科学术思想述要
作者:黄健 孙志…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6-17 16:08:0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中医男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虽早在两千年前中医文献中已有相关内容的描述, 但其发展为一门医学专科则是在当代。作为我国当代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徐福松教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男科学理论体系, 并将其付诸临床实践多年。笔者作为徐福松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的成员, 长期侍诊左右, 现总结恩师学术思想及学术贡献如下。

1 溯经典、构体系, 规范男科病名治法

黄帝内经》中已可见一些男性泌尿生殖方面的生理病理论述, 书中按照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思维过程, 形成了较系统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理论, 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思辨性特征, 为中医男科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及辨病论治的基础, 书中已有对男科疾病如失精、阴寒、狐疝等的论述, 涉及病因病理和治法方药, 并认识到男病多虚, 为后世“男虚论”奠定了基础。

徐师在继承学习、反复研读中医经典的同时, 收集整理古今中医男科文献, 坚持以中医理论特别是肾系疾病理论为指导, 采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诊疗男科疾病,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 初步形成了中医治疗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理论构架, 并以《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 (1987年) 的出版为标志, 初步建立起中医男性泌尿生殖学科体系。

随着临床学科的发展及中医男科研究的深入, 徐师在江苏省第六次中医男科学术会议上确立了常见男科病种的诊疗常规, 加之《男性病治疗》 (1991年) 及《男科纲目》 (1993年) 的先后出版, 从男科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确立及男科中医疾病分类架构建立两个层面, 进一步完善了中医男科学体系。

其后, 《徐福松实用男科学》于2009年出版, 全书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转归及预后、预防与调护、临证经验、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 对135种男科常见症状、疾病 (含综合征) 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的出版, 开创了中医男科学的新纪元, 表明独具特色的徐福松中医男科学体系已然形成。

徐师的《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男性病治疗》《男科纲目》《徐福松实用男科学》四部代表性男科专著, 从常见、多发病, 到少见、罕见病, 几乎涵盖了各类男科疾病的中医病名、常见证候及治则治法, 其中不乏徐师独有的创见。

例如, 徐师率先指出“血精”的常见病因为“精囊炎”而非“肿瘤”[1]。徐师认为“血精”仅仅是临床症状, 并指出对于精囊腺、前列腺等生殖道腺体炎症导致的血精, 中医药治疗可收良效, 而对于前列腺结石所致的血精可试用中医药治疗。在治疗上, 滋阴降火是治法之常, 清热化湿是治法之变, 补益气血是治法之本, 凉血止血是治法之标。证属阴虚火旺者, 以验方二至地黄汤治疗[2]。二至地黄汤由二至丸与六味地黄丸合方加味而成, 以“六味”加黄柏滋阴降火, 加女贞子、旱莲草滋阴之力更著, 兼有凉血止血之功, 佐以苎麻根、藕节炭、白茅根凉血止血, 共奏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之功。

前列腺增生的中医病名缺失, 徐师根据中医学理论, 将病名定为“精癃”。本病以虚实而论, 虚者多为脾肾不足, 实者多为湿热瘀阻。脾肾不足者以老人癃闭汤治疗[3], 方以党参黄芪茯苓甘草补中益气, 肉桂温补肾阳, 萆薢车前子、王不留行活血利水, 莲子、吴茱萸行气散寒兼以固涩, 该方益气健脾、温肾助膀胱气化, 可收活血消肿、通利小便之功。湿热瘀阻者以公英葫芦茶治疗[3], 方以蒲公英和葫芦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瞿麦、萹蓄、冬葵子、车前子、石韦、滑石清热利湿, 王不留行、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藿香芳香化浊, 该方可收清利湿热、化瘀散结之功。

徐师从事男科医、教、研40余年的历程, 也是当代中医男科学病名、证候、治法方药不断规范的过程。徐师致力于男科疾病的诊疗规范研究, 指导制订了前列腺炎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阳痿、精囊炎、男性不育等疾病的诊疗常规, 对规范男科学病名及证候, 提高中医诊治男科疾病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立纲目、倡新说, 升华创新男科理论

2.1 男科纲目四大主症说

徐师在中医学整体观理论指导下, 借鉴妇科疾病分类, 参照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诊断学理论, 以及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 首次提出男科“腺、性、精、育”四大主症的概念, 并以四大主症作为男科疾病的分类大纲, 其下所辖诸病症为目。具体内容为:以腺 (男子的性腺疾病) 为纲, 以睾系疾病、精囊腺疾病、前列腺疾病为目;以性 (与男子性相关的病变) 为纲, 以性器官疾病、性功能疾病、性传播疾病为目;以精 (与男子精液相关的病变) 为纲, 以排精异常、精液异常、精子异常为目;以育 (与生育相关的问题) 为纲, 以男子节育、男子不育及优生优育为目。

2.2 睾系藏精主生殖说

中医学的藏象学说认为, 肾主水、纳气、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中, 肾主水为水脏, 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等作用已被现代医学证实, 中西医之说皆合乎道理, 然肾藏精、主生殖之论, 易生迷惑。

徐师根据对藏象学说的分析研究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认为中医学所说的“肾”有3种含义, 即五脏之一的肾、专指左肾、男性生殖器, 包括了现代医学之泌尿、生殖、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功能, 中医学肾的“藏精, 主生殖”功能应为睾系所主。即睾系产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发动性功能的阴液物质, 同时产生和储藏生殖之精, 以主生殖。

2.3 禾苗学说

自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出“男子阳痿不起, 多由命门火衰”以来, 中医治疗阳痿主要以温补肾阳为主。徐师经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 当代社会的阳痿患者以阴虚更为多见, 学术上推崇清代医家韩善征阳痿“由于阳虚者少, 因于阴虚者多”的思想[4]

徐师提出以滋阴法治疗阳痿的“禾苗”学说[3]。当今全球气候变暖, 水分加快蒸发, 水源枯竭, 此自然界之“阴亏”;太平盛世, 性事过频, 夜生活过多, 膏粱厚味, 辛辣炙煿, 此生活方式之“阴亏”;社会变革, 工作压力加大, 人际关系紧张, 此心因性之“阴亏”;温肾壮阳药充斥市场, 医患滥用, 此医源性、药源性之“阴亏”。中医学认为, 人体乃一小天地, 天人相应。因此, 徐师提出现代人偏阴虚体质者更加多见, 证之临床, 阳痿阴虚者十有八九而阳虚者仅见一二;切莫一见阳痿便妄投壮阳之品, 临床每见越壮阳越阳痿者, 犹如禾苗宜添水 (滋阴) 不宜烈日曝晒 (壮阳) 之理。徐师依据“禾苗”学说创验方二地鳖甲煎, 以滋阴为主, 温阳为辅, 临床屡起沉疴[5]。方中用生地黄、熟地黄、鳖甲牡蛎、牡丹皮、天花粉、金樱子以滋阴降火, 配桑寄生、川续断以补肾壮腰, 少佐枸杞子、菟丝子补肾温阳, 并以五味子茯苓宁心安神, 冀其心肾相交, 如此, 则阴助阳以兴, 阳得阴而举, 阳痿之症可愈[6]

2.4 内肾外肾学说

肾主水, 为水脏, 称之为内肾, 相当于泌尿系统;肾藏精, 主生殖, 称之为外肾, 相当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殖系统等。内肾、外肾合而为中医之“肾”, 相当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内肾、外肾是中医“肾”的物质及功能基础[7]。中医“肾”综合了现代医学部分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 形成了独特的肾主水、藏精、主生殖理论。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