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皮持衡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7-21 9:06:0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学术思想: 学术上主张“循古拓今,师宗不泥古,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致力于发挥”。总结出慢性肾脏疾病证治“五论”:
1.皮持衡、宋卫国.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加位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108例报告,江西中医药,1997,(02); 出版著作: 先后主编出版《皮持衡肾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中医内科急症手册》、《内科成方辑要》及《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参编《中医内科学》、《方剂学》、《肾脏病的中医药研究新进展》、《近现代名中医肾病精华》、《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中华本草》、《汉世英法中医术语词典》等近20部专著。 [2] 坚定信念,秉持恒心学中医 1940年,皮持衡出生于中医世家。他读小学时,就常随父亲在自家药铺、诊所内学习。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对中医药耳濡目染,对中医产生了深厚感惰,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强烈愿望。 不出所愿,1959年,19岁的皮持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前身)中医专业,大学六年深造,成为我省首届中医专业毕业生,后成为江西省卫生厅的“名师带高徒”计划三位名中医师承学生之一,被选投为时任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的名老中医赖良蒲先生为师,1967年师承期满出师,尽得赖老真传,并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至今。 “学习中医要志愿坚定,还要刻苦勤奋,这个勤奋不是一时一刻,而是持之以恒。”皮持衡认为,学习中医,多读多背十分有益。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古典医籍,直至夜深。秉持恒心,除了学习上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还有皮持衡对中医始终如一的信念。皮持衡认为,中医教育的根本,就是要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中医的理想信念。他经常跟学生说,一旦选择了中医之路,就要头也不回地一步一步坚定走下去,万不可理想动摇,信念迷茫,中途生变,否则前功尽弃,空谈中医振兴。 正是如此,把学生培养成“铁杆中医”成为皮持衡的追求和愿望。他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学习中医、相信中医、爱上中医、使用中医、推广中医,保持对中医专业的敬畏、虔诚和执着。他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对专业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专业的虔诚,就是对病人的精诚。如何学好中医,他认为要有“知之”到“好之”、“乐之”的态度,中医是大器晚成,不是速成之品,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持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才能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好,发展好。 1965年,皮持衡毕业后,分配到了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初出茅庐的他在一次医院病房值班时,遇到一位重症患者,面对这一情况,皮持衡不知所措,后经过前辈指点,才最终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经过这件事情,皮持衡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迫切想要继续进修。经过多方协调,他到上海第三人民医院学习肾病专业。在上海进修期间,他在病房里接触的大都是肾病患者,肾病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也感觉到,肾病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急需在中医院开科研究。 回到医院后,皮持衡决定钻研肾病。1992年,皮持衡在医院开设了肾病科并负责科室的全面工作,成为当时江西省首家拥有肾病专科的医院,肾病科很快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26年来,皮持衡创建的肾病科,由最初的20名医护人员、20张病床,发展到现在50余名医护人员、90余张病床。科室从单一的中医药诊疗模式,到现在能开展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涂擦、坤土益肾健脾法等10余种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特色疗法。皮持衡创制出的“肾衰泄浊汤”(年使用量已达11万余袋)、“肾药Ⅲ号”及“三仁肾衰泄浊方案”等有效制剂及方法,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 “他有随身携带处方笺的习惯。”该院肾病科护士长说,皮持衡在外面开会,经常会有患者慕名来到会场,找他看病,他就利用会场间隙时间,为患者看病开方。 一位来自江西抚州的患者陶潜平,已经是皮持衡10多年的老病友了。2006年10月,陶潜平在当地医院查体发现得了肾病,当时,有医生告诉他,“你这个病,最多活不过三年。”对陶潜平来说,这句话如晴天霹雳,愁得他三天三夜没睡着觉。后来,他找到皮持衡,为其辨证,以中药处方治疗,并鼓励陶潜平不要放弃治疗,使他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皮老是我生命的保护伞,现在都让我多活了十年了。”陶潜平说,目前自己的病情很稳定。 “皮老退休后,仍坚持每周一、三、四、五上午出门诊,医院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门诊予以限号。”护士长说,皮持衡看到很多外地患者深夜前来排队仍未挂到号,都会为患者加号看病,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去吃饭。 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医德医风
克精克诚 ,“学我”“像我”“超我”传承中医 皮持衡经常说,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首要一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老师要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为人之道、为学之道。 皮持衡认为,在中医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学我。中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自学,但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必须要在跟老师的临床过程中才能快速地形成。这是第一个阶段的学习,也需要老师不断地传道授业解惑,这个阶段叫“学我”。第二个境界是像我。建立了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始独立思考、独立临床了,但其临床思路及临床经验的形成,基本上是建立在导师的学术思想基础上,这个阶段叫“像我”。第三个境界是超我。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不断创新,自我提升,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阶段叫“超我”。在中医传承的过程中,皮持衡是这样要求学生,也是这样要求自己。 学验俱丰,精医济世为岐黄 皮持衡曾长期担任学校领导职务,行政事务多繁复杂,但他从未脱离临床和人才培养,其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学术上皮持衡主张“循古拓今,师宗不泥古”、“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制方用药上,善于相承相反,以补配消,以塞配通,以温配清,以降配升。学术思想上总结并提出肾病证治“五论”:慢性肾病以“脾肾为本”论;慢性肾病病机“虚、湿、瘀、毒”论;多途径治疗与治法交替论;力推“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原则,主张补泄交替,敛散交替,补脾益肾交替等;方药择用参考“中药与方剂药理”论;谨守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功效主治原则;参考现代药理与应用实验检测指标等;善后调理“重视脾胃”论,慢性病症顾护脾胃于临证施治之始终。 在人才培养上,皮持衡倾心教育,为人师表,对学生精诚指导,严格要求。他1989年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8年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自1997年至今,已是四批次的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指导老师,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他的学生大多也已成为学科骨干和学科学术带头人。 皮持衡先后主编参审出版专著、高校教材、专业指导书20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参研课题近10项,且多次应邀赴比利时、法国、美国、日本讲学和学术交流,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国际交流作出了贡献。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