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何成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75 更新时间:2022-7-21 9:29:0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步履坚定的中西结合之路” “每一位病人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来找我看病,就是给我出卷,我要竭尽所能交出一张完美答卷。” 这是何成瑶64年放在心上的话。 83岁的她瘦瘦小小地坐在诊室,一手号脉一边皱着眉头详细询问,一个问题都不含糊。直到候诊的病人清零,她走下诊位扶着腰笑着说,“我前几天刚摔了一跤,腰痛。” 何成瑶医身病也对症心病,在她看来,不孕不育症病疗程长,病因复杂,就诊人往往心理压力非常大,看病同时要做心理辅导、建立信心。 一次,何成瑶接诊了一个原发性不孕的女病患,每次来总是神态压抑,何成瑶找了个借口把婆婆请出去。 女患者后来放声大哭,结婚已有两三年,迟迟不能怀孕,心理压力非常大。“你不要想别的,放下心理包袱,放心配合治疗,我们会给你看好的……”何成瑶暖心安慰她。 如今,患者的压抑早已变为喜悦,1岁多的孩子健康成长。“何医生是送子的活菩萨。”病人们相互言传,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各地的求医者纷纷前来。 在诊疗方面,何成瑶步履坚定地走中西结合之路。1974年,何成瑶从黔西回到贵阳进修,她选择向往但更具挑战性的中医,后进入贵阳中医学院专攻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的医教研之路。 何成瑶教授获得全国名中医称号 为了精进医术,她多次参加脱产学习、出省进修,用勤奋和执着克服着西医转中医的重重困难。 在学院,何成瑶对川、陕、晋、鄂4省的中医或西医高等学校、研究所等15个单位的学术走访,相关学会的学术交流等钻研学习,与国内中医妇科名家卓启墀老师跟师学习实践,对自身专长形成支撑作用。 数几十年学习实践,何成瑶具有了中医、西医两套本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专长以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论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是在不孕不育防治上,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 由于外科基础扎实,她在妇科各类大中手术屡获成功,指名请她主刀或临场指导的情况数不胜数,号源更是提前半个月才约得上。在她主持的科室建设下,贵州中医二附院妇产科具有更多的中西医结合优势。 “建室传承,杏林挺秀”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才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是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力量。”千年中医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代代传承,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何成瑶格外重视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 2008年起,何成瑶连续担任了全国中医的3次师承、1次优秀人才研修的指导老师,倾其所知、所悟、所能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们追随的方向。 曹俊岩是中医二附院妇科副教授,也是何成瑶第五批师承的徒弟。 “何老师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视临床为带教的重中之重,总是结合病例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曹俊岩回忆起跟随何成瑶学习的日子,每当遇上病人,师父总会支起耳朵认真地听弟子辨一辨症型,说一说检查结果,才开始点评、补充理论知识,或穿插些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的新动态、新成果等前沿信息。 “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能很快掌握相关技术且印象深刻,增强了我们的独立临床能力。”曹俊岩说。 何成瑶热爱学习,长期保有读书的习惯,因此,她又极为重视学员在理论知识上的学习,她常常教导徒弟们加强对理论基础的积淀。 “不论原学中医、西医,特别是西医,都要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等‘三基’。”还总是建议学员们多读些文史哲书籍,拓展国学知识。 如今,曹俊岩已经开始自己带学生了,但她仍记得师父的这个要求,规定自己的学生必须定期分享读书心得,加强中医理论基础。 已是耄耋之年的何成瑶,现在虽然已经不进病房了,但她坐诊时仍会带着学生,细致教学,并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学生从思想、学习到生活全面关心。 13年来,她先后带出3批9个徒弟,如今都已成长为各大医院的业务骨干,通过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医妇科人才梯队和学术传承链。 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附二院的妇科团队都沿着何成瑶的方向前行,将她的学术思想进行推广。 “何老师就是我们的标杆,无论在医术、医德还是师德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曹俊岩说。 如今,何成瑶退休后又继续坚守岗位23年,从未想过停止。她说:“中医是国家瑰宝,只要我在一天,就要更好地发挥中医特长为我的病人服务一天,为中医学的发扬传承奋斗一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