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医大师贺普仁验案十则,简单取穴,大见疗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8-9 9:34:4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07肩 背 痛

患者,男,60岁。主诉:右肩背疼痛数日。

患者数日前因于岸边感受风寒湿邪,出现右肩背疼痛,尤以右肩胛内缘为甚,经封闭治疗无效。

取穴: 阿是穴、外关

刺法: 患处火针配合拔罐,外关用毫针刺法

4次后病愈。

【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阳维为病苦寒热”。有解表祛邪通经之效。善治上肢痹证,肩背痛。

拔罐可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正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说: “罐得火气合于肉,……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

08

扭 伤

患者,女,70岁。主诉:右踝肿痛数日。

患者数日前因打网球不慎扭伤,右踝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经止痛药治疗无效。

取穴: 对侧相应处阿是穴

刺法: 缪刺法

1次后痛止,4次后肿消。1周后可出国访问。

【 按 】缪刺法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素问·缪刺论》指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脉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日缪刺。”《素问·调经论》云:“缪刺者,刺络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简而言之,缪刺法就是针刺与患侧对称相应部位的一种取穴方法。

贺老在临床上,缪刺法的应用非常广泛,除用于止痛外,在治疗一些周围神经损伤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软组织挫伤,无论陈旧,均有可能一次痊愈。

09

弱 视

患者,男,7岁。主诉:视力减退3年。

5岁时在幼儿园体检时发现视力差。去医院诊为“弱视”,测视力分别为0.2、0.3,配眼镜度数100多度,去年多次查视力下降为0.2,眼镜度数升至300多度。舌淡、苔白,脉沉滑。

诊断:弱视。

辨证:气血不足,目窍失养。

治法:养血、明目。

取穴: 肝俞、臂臑、养老,毫针刺

经治疗1个月后,视力已明显增长。

【 按 】臂臑归属手阳明经,关于其主治病症在历代针灸医籍中有不少记载,如:头痛、瘰疬、肩臂痛不得举等等,但是惟独没有治疗眼目之疾的内容。

贺老在临床实践中, 将此穴作为治疗眼疾的常用穴。它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畏光、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斜视、复视等症状,应用于结膜炎、近视、色弱、视神经萎缩等病,取得满意疗效。

《甲乙经》谓本穴为“手阳明络之会”,《针灸聚英》谓之“手足太阳、阳维之会”。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之络。脉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之经脉(宗脉)会合,故本穴可以治疗多种眼疾。手足太阳经交会于睛明,阳维起于金门,沿足少阳循经上行,过臂后复沿手足少阳经上头,终于阳白。考臂臑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穴,故用之可通阳泻热,疏通经气,促使气血流畅,眼目得养而清亮。

臂臑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临床观察及从文献记载中未发现副作用,而且臂臑治疗眼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针灸同道所运用。在《中国针灸独穴疗法》中记载了臂臑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眼内异物等病。《中国针灸穴位通鉴》一书中说,臂臑主治 “眼疾病……在臂臑穴分别向前上方、后下方直刺一寸.每个方向作适量的捻转。可治疗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疾患”。目前对这个穴位治疗眼疾的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但该穴治疗眼疾的疗效却是肯定的。

10

水 肿

患者,女,69岁。主诉:两下肢浮肿两个多月,且逐渐加重。

下肢浮肿先由两足开始,渐向上延伸,两腿胀沉。近日来腹部臌胀,面部亦发现浮肿,伴有尿少,纳差,大便正常。面黄少泽,舌质淡,苔薄白,眼下如卧蚕状。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脉寸微关弱尺弦。

诊断:水肿。

辨证: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溢,聚而为肿。

治则:调理三焦,健脾利湿。

取穴: 太溪。

刺法: 毫针刺。

针刺当日排小便26斤。后配合水沟、支沟、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针6次后,两腿浮肿消。取穴同上,加偏历,刺法同前。共针11次后,浮肿完全消失,善后调护、停止治疗。

【 按 】太溪为肾之原穴,有大的流水之义,属土,有滋阴壮阳之效。贺老常说:治病不仅要做到心有定见,更要对每一种病种,都要有数个、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方案来应对它,待面对具体病情时灵活应用。面对水肿患者, 贺老以太溪一穴,以土制水,调补肾气,化气利水,足见其技艺与胆识。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