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王绵之应用逍遥散加减的经验 |
作者:张卫国 王… 文章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27 11:44:4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王绵之(1923-2009年),首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方剂学科创始人,临床、科研、教学六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王老使用逍遥散加减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更好的理解逍遥散的应用方法,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从宋朝就一直备受医家的重视,临床应用广泛。现在该方在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都大有用武之地[1]。王老认为逍遥散肝脾同治,气血同调,是治疗情志类疾病的方剂。王老重视脏腑辨证,认为治病应从脾胃入手,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慢慢恢复过来,这是仲景王道思想的体现[2],也符合内经“病为本,工为标”之说。同时根据仲景“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的临床特色[3],王老还将逍遥散加减应用于血虚肝郁脾虚证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肝炎、肝硬化、乳腺增生、脾胃系统疾病以及心悸失眠等。 逍遥散在“十三五”《方剂学》[4]教材用量为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9g, 甘草4.5g, 生姜3片、薄荷6g。王老在临床应用的基础方为:当归18g, 白芍12g, 茯苓18g, 白术12g, 柴胡3g, 薄荷1~2g, 生姜3~5片。由此可见,王老用逍遥散剂量及药味有所变化:重养血扶正而轻疏泄,用生姜代甘草。现就其组方用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方义新解 1.1 君药 王老认为,逍遥散中当归苦辛甘温,苦泻肝热,辛能疏肝,甘可补脾,当归又是补血圣药[5],这正与逍遥散的病机相合。白芍酸苦微寒,制约当归之温,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与当归寒温相配,散收结合,共同为君。王老指出:肝藏血而寄相火,若疏肝太过,易动相火而伤阴血,挑动相火还会引发耳鸣、头胀、头痛的症状。著名中医药学家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也指出:逍遥散为肝脾同治之方,肝脾两虚,若以疏肝为主,易助长气火。由此笔者认为:逍遥散以当归白芍为君药,更能养血而不助热,疏肝而不伤阴,符合“肝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及特性[6]。这与现在通用的“十三五”教材《方剂学》中以柴胡为君的观点不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2 臣药 白术与茯苓共同健脾助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两者共为臣药。王老强调临床应用时要重视白术和茯苓的用量比例,当两者等量配伍时,侧重健脾气、助运化,如果茯苓剂量大于白术剂量,就侧重利水健脾,如患者白苔较多时,就可以加大茯苓的用量。 1.3 佐使药 佐药有三个:一是柴胡。王老认为,肝体阴而用阳,柴胡性升散,在小剂量情况下,才能做到疏肝而不伤阴[7]。二是煨生姜。煨的目的是去其辛散之性,加强温胃的作用,助茯苓白术健脾和胃。现代临床用生姜很少煨用,一般直接生用。王老治病喜用生姜,往往用生姜代替炙甘草作为使药,用量为3~5片。王老认为生姜性温味辛,有三个功用:一是有助于药物吸收;二是有助于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三是生姜为止呕圣药,可以防止服药时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止呕、抗菌、抗炎等作用[8]。最后是薄荷。薄荷少量入肝经,性辛味凉可散肝经风热,疏解肝郁。王老临证始终围绕病人体内的阴阳变化灵活化裁,方证对应,临床疗效卓著[9]。 1.4 随症遣药 王老应用逍遥散还总结了如下加减之法:如肝郁化热,加川楝子疏肝泻热;如为肝郁化火,加丹皮、栀子清热泻火,即薛己《内科摘要》中的加味逍遥散;同时指出栀子必须用焦栀子,因为生栀子极容易引起呕吐。如若血虚明显,加生熟地、麦冬等加强补益阴血作用。名老中药张志远等也常用麦冬配伍地黄养阴[10],本方加地黄又名为黑逍遥散。如脾虚兼气滞有脘胀等表现者,可以加炒枳壳,广木香理气。《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枳壳主下胸中至高之气,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去胃中隔宿之食;木香主心腹一切气疾,癖症块,九种心疼及健脾胃,消食积,定呕逆,下痰壅。可见,炒枳壳侧重理气消食调中,木香偏重行气止痛。 2 用药解读 逍遥散的病机是肝郁、血虚、脾虚三者互见又互为因果。血虚能导致肝郁,肝郁又影响肝藏血,脾虚也影响气血生化,肝无血可藏,从而导致肝气不舒。王老临床应用逍遥散,始终重视血虚的病机,重用当归白芍养阴血;在用柴胡疏肝时,非常重视叶天士提出的“柴胡劫肝阴”之说,小剂量用柴胡以疏肝,以防柴胡升散耗阴之弊。 王老处方重用当归白芍两味药以养血护阴。当归剂量为8~20g, 白芍剂量为12~18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1]2020年版记载,当归临床应用范围为6~12g, 白芍为6~15g。可见王老对当归白芍两味药是重用为君药。当归-白芍配伍源于《金匮要略》之“当归芍药散”,是临床常用的养血理血药对。《长沙药解》载“当归苦、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养血滋肝,清风润木”。《雷公炮制药性解》载:“当归,血药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均入之”。逍遥散一般用全当归补血和血,血虚明显时用当归身补血,兼血瘀时用当归尾活血。白芍为调肝要药,《神农本草经》载:“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长沙药解》[12]载:“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如四物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都用当归-白芍的药对养血。 王老认为茯苓为甘淡渗利之品,先升而后降,既能利湿,又能补益心脾之气,茯苓常用剂量为12~24g, 白术剂量为12~18g。《本草经解》[13]载“茯苓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平味和,降中有升”,《本草思辨录》[14]载“白术除脾湿,固中气,为中流之砥柱”。王老指出:如脾虚明显时,可以重用两者,同时加党参18~20g以健脾益气。《中药大辞典》[15]载党参“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茯苓-白术的配伍也是临床常用的健脾药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丸等名方都用该药对健脾益气。 2.3 柴胡的应用 王老临床应用柴胡剂量为3g,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柴胡的剂量为3~10g, 可见,王老临床应用柴胡是小剂量。《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去胃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草经集注》曰“除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柴胡是临床常用的疏肝要药。考虑患者血虚的病机和柴胡升散易伤阴血的特点,故小剂量应用。若小剂量柴胡疏肝之力不足,常加制香附助之,剂量为12~18g。王老指出:香附上行胸膈,发表要生用,下走肝肾,和血要炒用。疏肝用制香附更切合血虚的病机。《雷公炮制药性解》[16]云:“香附,味辛甘,性温,能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相关研究表明:香附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具有调节作用[17]。 2.4 薄荷的应用 薄荷入肝经,散肝热,王老认为逍遥散中用时应小剂量同煎,用量为1~2g, 而药典临床常用量为3~6g。王老指出,薄荷用量过大,会影响整个方剂的药效发挥方向。王老在授课时曾讲到[18],一位配药先生在抓药时,看到薄荷1g同煎,没有问主治大夫,将药量加到10g。因为薄荷用量大了发挥解表作用,而不是清肝热,所以病人服用后出现眩晕、恶心的症状。临床应用时,如果肝郁化热,王老常用川楝子(剂量为6~9g)替代薄荷,川楝子味苦寒,能行气疏肝,泻热止痛[19],比辛凉的薄荷泻热效果强[20],更切合病情。但因苦寒伤脾胃,加川楝子的同时要加大茯苓白术的用量以顾护脾胃。由此可见,王老精于医药,对药物配伍应用的整体观念强。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