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林天东从“浊毒”论治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
作者:邢益涛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11 10:15:1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林天东用自拟方柏苓化浊汤治疗前列腺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等引起的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在有效改善精液液化情况的同时,对提升精液活力、受孕率均有较好疗效。

精液的凝固与液化是一种保护精子正常运动和生育能力的自然生理现象。在室温下,男性的正常精液标本排出体外10~30分钟内即开始液化,如果超过60分钟仍不能液化或液化不完全,则称为精液不液化症。液化时间是评价精子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精液液化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相关文献统计显示,精液不液化症的发病率约占男性不育原因的2.51%~42.65%。精液液化异常会限制精子活动,直接影响受孕过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受孕率。

国医大师、海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林天东对精液不液化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及宝贵验方。笔者有幸跟诊多年,现将林天东诊治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经验汇总如下,以飨读者。

病因病机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精液不液化症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因素相当复杂。西医学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存在着液化因子学说、凝固因子学说、内分泌紊乱学说、生殖道感染学说等理论。目前慢性前列腺炎、解脲脲原体感染、慢性附睾炎等导致的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是研究的热点。在正常成年男性的一次射精量中,精子只占7%左右,其余均为精浆,其中70%来自精囊,20%来自前列腺,剩下的3%来自尿道球腺。一旦存在慢性前列腺炎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时,精液内环境随之受到影响,导致精液不液化。目前西医对于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炎、抗氧化、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经验性治疗上,并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且有临床效果不佳、副作用较多、影响受孕率等不足。

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无精液不液化的记载,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精稠”“精浊”“精寒”“精瘀”等范畴。现代医家对治疗精液不液化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精液不液化病因较为复杂,病性可分虚实,实者主要表现为湿热、气滞、血瘀、痰饮,虚者主要为阳虚、阴虚,或虚人感邪、邪盛致虚而成虚实夹杂者。

林天东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乃浊毒所致,倡导用清化浊毒之法论治。他指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主以肾虚、浊毒为患,浊毒浸淫日久,导致气血瘀阻,精液无气血则不荣,凝固而不散则发病。林天东用自拟方柏苓化浊汤治疗前列腺炎、解脲脲原体感染等引起的炎症性精液不液化症,在有效改善精液液化情况的同时,对提升精液活力、受孕率均有较好的疗效。具体阐述如下:

肾虚为本

肾主水,司开阖,为都会关司之所。若受思虑不节、房劳等影响,遂使水火不交,精元失守,是为白浊之患也。可见肾一旦受损,则开阖不利,水湿易停聚,日久则湿邪为患。且肾为命门,一旦命门火衰,则“火不生土”,温运脾阳不及,则津液运化失司,水湿内聚,化为湿邪,久而成毒。浊毒入下焦,侵袭肾脏,常致肾之经络受损,出现气血瘀滞,常表现为腰膝酸软无力、少腹胀满疼痛不适;肾与膀胱相表里,浊毒侵肾必波及膀胱,膀胱功能不利,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之症;甚者灼伤肾与膀胱之脉络,则出现血尿、血精诸症;一旦郁久未愈,肾气不化,清浊不分,不仅导致尿路症状出现,还影响肾主生殖之能,出现精液不化、精稠、精浊之病症,继发不育。

湿邪为患,浊毒内生

灵枢·小针解》记载:“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脾胃为气机之枢纽,主以升清降浊,调控津液,然一旦受外感六淫、内情七伤、纵欲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滋扰,导致脾病,脾生虚热致肾不足,故土邪干水,令人便下浑浊,出现尿频、尿急等诸症,且脾受侵袭则易致脾不散精,使其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精微之气不能畅达四肢及筋骨肌肉,久则气血虚损,浊聚于中。湿为浊之源,浊为湿之甚,久则生壅滞之变,日久化毒,蕴积于中焦脾胃,浊毒胶结,作用人体,使得胃受纳失司,可见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纳呆诸症。形成之浊毒下注于肾,则肾气受损,气化失权,分清泌浊之能失常,导致秽浊之物外泄不得,蓄于体内,酿久则生精液异常之患。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