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林国彬运用杏苏散治疗岭南小儿咳嗽病心得
作者:郑丹如  …  文章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14 9:08:2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林国彬老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中医儿科学王伯岳慈幼流派、深圳市名老中医朱锦善学术继承人。林老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 20 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崇尚古方,秉承岭南医学特点,擅于运用经方、时方纯中医辨证施治疑难杂症。杏苏散为吴鞠通所创,是古今主治凉燥的名方。林国彬老师根据杏苏散的药物组成特点,结合岭南地区气候及小儿体质特点,临床上辨证施治于“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或“外感风寒、痰湿郁热”证型的小儿咳嗽病,疗效显著。笔者于跟诊中受益匪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岭南地区气候及小儿咳嗽的特点

岭南地区位于祖国最南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意义上的四季划分不明显,夏长冬暖,且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湿度大。长期温暖湿重的气候环境影响人体脾胃运化能力,导致运化升降失常,湿邪内停,形成小儿脾胃偏弱而体内痰湿停滞的体质特点。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受岭南地区“湿”气重的影响,在秋冬换季时节,小儿受外来寒邪侵袭,与体内的痰湿邪交织,发为咳嗽,病不易速愈。湿邪易夹寒、夹热、夹瘀,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其咳嗽的病因病机虽复杂多样,但以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痰热为主。

除岭南地区气候影响外,岭南地区的习俗和喂养习惯也影响小儿的发病:一是家长喂养不当,导致小儿营养过剩,营养不能吸收利用而易于化生痰湿停聚于肺;二是用药不当,小儿咳嗽或发热之后过用苦寒药或物理降温,损伤阳气,导致肺中炎性分泌物不能及时吸收或排出而停聚于肺,形成痰湿,加上小儿不善于主动吐痰,这些因素均易导致小儿形成痰湿停肺的体质;三是护理不当,家长往往给小儿穿着过于保暖导致小儿腠理疏松,受凉则易感风寒[1],最终形成肺中本有痰湿内停、复感风寒且易化热的复杂病证。

2 杏苏散的组方特点及古今运用

林老师认为,杏苏散由君药杏苏合二陈汤加减组成。方中杏仁苦温而润,肃降肺气而止咳,紫苏叶辛温不燥,发汗解表,宣畅肺气而止咳,加上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共奏宣发肃降肺气的作用,符合肺的生理特点。而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二陈汤,起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古代医家善用二陈汤化痰止咳,朱丹溪[2]提出“二陈汤,一身之痰,无所不治。但在上加引上药,在下加引下药”,《医方集解》誉之为“治痰通用二陈”[3]。加上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大枣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止咳化痰之效。

温病条辨·上焦篇·补秋燥胜气论》中载杏苏散:“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4]52-53 吴鞠通用其治疗凉燥病证,并称“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之方”[4]50-51。《普济方》运用加减杏苏散“治肺感风寒,咳嗽不已,痰涎咳满,语声不利,面目浮肿”[5]。现代研究表明,杏苏散除了能够抑制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抗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

3 杏苏散在小儿咳嗽病中的运用及加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特点及喂养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地区小儿咳嗽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上当因地制宜,以外散风寒、内化痰湿为法,而杏苏散的配伍正巧符合这个特点。林国彬老师临床上随证加减,将杏苏散灵活运用于小儿咳嗽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若小儿表邪重,予杏苏散原方加防风白芷辅助疏风解表;若小儿纳差,予杏苏散原方加焦三仙消食导滞;若小儿咳嗽伴鼻塞严重,则加川芎石菖蒲行气开窍;若小儿咳嗽痰多且黄,则加鱼腥草、竹茹清热化痰。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