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吕英教授基于“气-元论”理论治疗急性痔疮出血经验介绍
作者:赵怡迪 冯…  文章来源: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18 15:20:5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2 吕英教授对急性痔疮出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近代医家大多认为痔疮的发生多因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便秘怒责,妇女生育过多血行不畅,或饮食不节,多食辛辣醇酒厚味,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瘀阻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从而形成痔疮[12]。对于痔疮的辨证分型大体分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虚下陷、热毒炽盛5型。风伤肠络型的辨证要点为:大便带血、滴血或射血状出血,色鲜红,或有大便干燥,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湿热下注型的辨证要点为:肛门局部肿胀疼痛、出血,肛门下坠,大便黏滞,苔薄黄腻,脉弦数;气滞血瘀型的辨证要点为内痔嵌顿,肿块紫黯,疼痛水肿,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气虚下陷型的辨证要点为:内痔脱出不纳,肛门坠胀,便血淡红或鲜红,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热毒炽盛型的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难出,肛门红肿热痛,滴血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数[13]。可见以上分型,如风伤肠络、湿热下注和热毒炽盛,气滞血瘀、气虚下陷在辨证分型时,症状有交叉,难以精准辨证,导致疗效欠佳,患者可能会选择放弃中药治疗,改求治手术治疗。

吕英教授立足于“气一元论”理论,运用六经辨证,分析急性痔疮出血的疾病规律,认为痔疮发病的病因病机以肾气不足,中气、厥阴下陷,局部厥阴热化辨证,寒湿阴霾逆气为要点。强调痔疮的急性期虽是火热证,但究其根本还是虚证,涉及元阳不足所生的寒邪,不可太过使用寒凉药,要时刻牢记固护患者的中气、根气,万不可过用寒凉伤脾败胃,甚则伤及根气。因此在治疗上以固护肾气,定中轴,健土营运,升提中气,疏导局部寒湿阴霾逆气为治法,创立了急性痔疮出血方(药物组成:鸡蛋花15 g,葛花15 g,南豆花10 g,槐花15 g,地榆15 g,菟丝子30 g,白术120 g,升麻6 g,生牡蛎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白芍15 g)。

2.1 肾气不足是根本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膜横解,肠僻乃痔。”《丹溪心法》有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感风湿,内蕴热毒。”《诸病源候论》载:“劳伤经脉则生热,热积于血,血得热则散,渗入于大肠,故大便血也。”“精乃亡”“劳伤经脉”“脏腑本虚”皆提示本虚是痔疮的发病基础。明代萧京在《轩岐救正论》中曰:“治病必求其本,本于四时五脏之根。愚以为元气者生身之本,病气者元气之贼,根本之谓水火之本,则皆在命门之中耳。”肾气代表着阴阳,是元气在后天的体现,广义的肾气包括肾气和肾精两方面内容。《本草崇原》记载:菟丝子气味辛甘平,五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菟丝子得沸汤火热之气,而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因而能鼓舞肾气,填补肾精,开肺达表[14]。方中用30 g菟丝子鼓舞肾气,填补肾精,兼有升散郁热,防凉药伤肾气之用。

2.2 厥阴、中气同时下陷是主要病机

中气乃元气所生,居中主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旋转于内,轮升降于外。由轮而轴者,由升降而成中气也,由轴而轮者,由中气而成升降也。整个气机的升降是一个多维动态的整体,当肾气不足,中气和厥阴升发不力,就出现了两种病机。

2.2.1中气下陷

太阴己土当升不升,气虚下陷生寒、生热、生风、生燥、生火、生湿,就出现了大便烂、痔疮肿胀、瘙痒等症状。急性痔疮出血方中重用生白术为君药。张志聪著《本草崇原》中记载:“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14]可见白术为土药,助脾升清,健土营运。生白术的用量,120 g来源于河图洛书。120这个数是河洛数理在临床的使用,洛书直线中三数相乘最大是4×5×6=120[5]。因此用生白术120 g定后天中轴[5],通过太阴解决阳明,恢复太阴湿气正常的濡润功能,同时配升麻助脾升清。

2.2.2厥阴之气下陷

厥阴为初之气,应四季之春,应五行之木气,应五方之东方。春曰发陈,主升发与疏泄。《灵枢·阴阳系日月》篇载:“五行以东方甲乙木王春”,《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载:“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东方甲乙木,既包括足厥阴肝经乙木之气,又包括足少阳胆经甲木之气。脏肝腑胆,互为表里,共同形成了东方的风木之气。甲木主降,乙木主升,甲乙木自成一圆运动,总体气机以升为主。乙木之气不能和缓有序升发,甲乙木圆运动则不圆,甲木逆上,壅堵在南方,即出现甲胆不降之火热之证,这个火热之症出现在局部血脉中,导致痔疮出血、肿胀、疼痛。乙木同己土之气下陷生寒,生湿,便出现了大便烂、瘙痒等症状。

3 局部热化寒化变证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载:“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肝门乃肝经所过之处。厥阴下陷,热出现在血脉里,形成瘀热。对应到中医的概念就是“营”。《灵枢·决气篇》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针对这个病机及病理结果,选用的主要药物是桂枝赤芍白芍,达到启厥阴下陷,降甲胆,开南方,散瘀热的目的,但在急性出血期暂不用桂枝,因其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加重出血。鸡蛋花、葛花、南豆花、槐花既能轻清疏散肠道湿热,又可避免过于寒凉伤及阳根,合地榆以凉血止血。局部寒湿则选用茯苓泽泻,必要时配牛膝疏导局部寒湿阴霾逆气。

4 典型病例

案 赖某,女,54岁。初诊日期:2019年2月21日。患者自诉有慢性痔疮病史,近期痔疮出血,色鲜红,量大,随大便而出,伴痔核脱出,面色㿠白无华,气短疲乏,精神欠佳,食欲一般,睡眠欠佳,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右寸脉无力,关脉沉细,右尺脉沉,左脉细弱,舌体胖大,舌质淡,苔松散白厚。治宜定中轴,升提中气,散局部瘀热,疏导局部寒湿逆气。方用急性痔疮出血方加减:槐花15 g,地榆15 g,扁豆花15 g,葛花15 g,蒲公英20 g,菟丝子30 g,生白术120 g,升麻6 g,生牡蛎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生白芍15 g,佩兰10 g。3剂,凉水泡半小时,煮40 min,取150 mL,分2次服。

2019年2月25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仅便后手纸上带血,痔核脱出消失。面色白,掌心热,右手寸脉较前有力,尺脉沉,舌体胖大,舌质淡,憋胀,边有齿痕,苔薄白,中有裂纹。效不更方,因扁豆花药房无药,换为侧伯叶、生甘草。处方:生白术120 g,升麻6 g,槐花15 g,地榆15 g,葛花15 g,蒲公英20 g,菟丝子30 g,生牡蛎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生白芍15 g,佩兰10 g,生甘草15 g,侧柏叶10 g,熟地黄30 g,黄芩10 g。3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按痔疮是本虚标实之证。虚以肾气不足,中气、厥阴下陷,下焦寒湿为主证。痔疮急性出血又以局部火热实证为表现。患者初诊时面色㿠白无华、气短疲乏、痔核脱出,提示气虚,中气下陷;痔疮出血、色红、量大提示厥阴下陷,局部血脉有热;睡眠欠佳、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提示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处方选生白术120 g配升麻升提中气,助脾升清以统血;选槐花、地榆、扁豆花、葛花、蒲公英既能轻清疏散局部郁湿热,又可避免过于寒凉伤及阳根;茯苓白芍开水热气结;配泽泻疏导局部寒湿阴霾逆气;菟丝子平益肾精,鼓舞肾气;生牡蛎滋阴潜阳,收敛元气;侧伯叶、生甘草代扁豆花。药后便血明显好转,仅手纸带血,继服3剂,巩固疗效。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