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刘志明运用经方思路探析 |
作者:赵玲瑜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8 17:54:5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经方运用习惯 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刘志明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分析,迅速遣方用药,经方信手拈来,这是他80余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也是他熟谙疾病发病特点的体现。 治疗肺系疾病,刘志明习惯选用麻杏石甘汤、贝母瓜蒌散、大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半夏厚朴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结合兼证,或与他方合用,或临证加减药味,观其所病随证治之。刘志明认为,肺系疾病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责之风寒暑湿燥火,内伤责之脏腑虚实,虚证多因肺脾肾不足,实证多为气机阻滞、风寒外袭、痰湿蕴结、水饮停留、热邪壅滞等。因此其治疗肺系疾病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遣方用药,常常效如桴鼓。 刘志明治疗心脑疾病常用的经方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炙甘草汤、四逆汤、肾气丸、五苓散、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他认为,心脑疾患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素体阳气不足、肾元亏损是发病的根本,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故在扶助阳气的基础上,辅以活血通络、化痰开窍诸法。 治疗脾胃病证,刘志明常用的经方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吴茱萸汤、厚朴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三物汤、葛根芩连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他认为,脾胃属土,为后天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各司其职则人体安健,因此提出了“胃病宜和”的思想,旨在以和为顺,调畅气机,达到脾升胃降的目的。 治疗肾系疾病,刘志明常用的经方有猪苓汤、五苓散、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肾气丸、桂枝龙骨牡蛎汤、当归贝母苦参丸等。他认为,肾为水脏,主一身水液代谢,司膀胱气化,开窍于二阴,尿液的形成与排泄过程和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小便的变化,首先反映了肾的病变。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进一步指出:“溲变者,水火相交,火淫于下也,而水脏水腑皆为病也。”肾系疾病多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或肝气郁滞或湿热浸淫等有关。故治疗肾系疾病时虽重点在肾,但必须兼顾心肝脾肺等脏腑的关系。 不仅是肺系、心脑系统、脾胃系统、肾系疾病,刘志明在内外妇儿诸多病症中亦首选经方。如刘志明治疗皮肤瘾疹常用麻杏苡甘汤加减;治疗五官疾病慢性咽炎常常使用射干麻黄汤、厚朴半夏汤等加减;治疗气血津液疾病糖尿病常常使用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理中汤、肾气丸等;治疗神志方面疾病常用柴胡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治疗妇科疾病常用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四逆散等加减。 医案举隅 案一 曹某,女,51岁。2020年11月19日初诊。主诉:心慌、气短3年,再发半月余。活动则感心悸,胸闷痛及背部,口干口苦,阵发寒热,汗出明显,精神欠佳,夜间口干喜饮,梦多,二便调。舌红苔少脉细弱。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室早二联率,偶发房早。 中医诊断:胸痹、心悸(心气亏虚,胸阳不展)。 方予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加味:茯苓12g,杏仁9g,甘草6g,枳壳9g,橘皮6g,瓜蒌12g,薤白9g,酸枣仁12g,太子参12g,远志5g。7剂,日1剂,水煎服。 随访:患者服药一周后心慌气短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夜梦减少。自行原方服用半月余诸症减轻,复查心电图示“偶发室早”。 按 该患者为51岁之女性,心肺亏虚、心阳不展故心慌、气短,活动后心悸发作,精神欠佳;心阳不足,心脉痹阻可见胸部闷痛牵及背部,阳不入阴故易汗出;心神失养则梦多;病久气机阻滞,郁而化热,伤及营阴而口干、口苦、喜饮,舌红苔少;脉细弱乃正气不足鼓动无力之象。根据《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故刘志明将两方合用以宽胸理气,加瓜蒌、薤白加强行气散结之功,酸枣仁宁心安神,远志豁痰利窍,太子参益气扶正。药味虽简,却配伍严谨,师古而不泥古,用经方的同时不忘四诊合参随证加减。 案二 张某,女,37岁,2020年8月5日初诊。主诉:上眼睑浮肿2月。晨起浮肿明显,余无明显不适,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无频急。舌红苔白,脉濡数。6月检查肾功能正常。尿常规示:蛋白(±),尿胆原(±)。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平常易发荨麻疹,近4年未发。近来脸上易生痘。孕2产2,生产后月经量偏少。 辨证:膀胱气化不利,水热互结。 治法:利水清热化湿,兼以养血。 方用猪苓汤合四物汤加减:猪苓12g,茯苓12g,白术9g,石韦24g,黄芪18g,阿胶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5g,生地黄24g。7剂,日1剂,水煎服。嘱复查尿常规。 8月11日反馈:服药1剂即感觉右上眼睑浮肿明显消退,左眼睑仍有浮肿。继续服药一周,浮肿消失,余无异常不适。小便化验正常。 按 刘志明认为,治疗水肿,既要注意到水肿等全身症候的改善,又要重视反映肾脏病变的尿液的变化,在辨证施治中强调掌握清利湿热、调和阴阳、升降脾胃之原则。由于猪苓汤既可清下焦湿热,又可滋少阴之源,切合湿热伤肾的病机特点,故临床治疗肾病以其为基本方。根据证情适当配伍,灵活巧运,确能取得卓效。 本案患者年轻,起病2月,仅表现双眼目窠上浮肿,晨起为甚,余无特殊不适,小便化验微量蛋白。病情尚属轻浅,但患者长期易发荨麻疹,可见素体易因风邪袭表而致病,4年未发荨麻疹,风邪入里化热,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故脸上长痘,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故目窠上水肿。因湿热伤津兼产后血虚而月经量少。舌质红、苔白、脉濡数亦为湿热蕴结热伤阴分之象。故以猪苓汤清利湿热、育阴生津,加用四物汤补血养血。因患者无明显小便不利症状,故去泽泻、滑石,以石韦代替二者行清热利水之功,加黄芪益气固表,并助四物汤养血之效。(赵玲瑜 湖南省湘乡市中医医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