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张平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4 则 |
作者:何志义 牛… 文章来源:中医人 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1 10:59: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例1 :周某,43 岁,1991 年3 月5 日初诊。患者于10 余年前开始出现慢性腹泻,伴腹痛,疼痛以脐左为甚,每日大便2~3 次,时间多在上午,泻下物清稀有泡沫,泻前有腹痛肠鸣,2 年前曾在市医院做纤维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于今日就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数。辨证属脾气虚,肝郁乘脾,肠腑湿热。处方:防风10g、苍术10g、白芍15g、甘草5g、陈皮19g、乌梅8g、黄连8g、川椒6g、当归12g、木香10g ,4剂。 4 天后患者自述腹痛肠鸣均减轻,效不更方继服原方6剂,泡沫状物消失,余症均减,继服原方20 余剂,诸证消失,大便1 日1 次,已成形,面色红润,体重亦有所增加。 例2 :刘某某,男,37 岁,初诊日期1994 年1 月17 日。患者于3 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腹隐痛,有时全腹窜痛,大便干燥,数日一行,大便带脓血,便后有后重感,不久前在市医院做纤维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故来我院就诊。舌质淡而暗,苔黄腻,脉沉细微数。辨证属肠腑湿热与气血相搏结而致腑气不通,并兼有血虚血瘀。治疗宜清利湿热,行气导滞兼以活血。当归15g、白芍13g、生地15g、黄芪13g、乳香8g、没药8g、大贝12g、败酱草20g、黄连6g、大黄10g、生苡米20g ,10 剂。10 日后大便中脓血消失,腹痛减轻,后重感消失,原方去苡米、减大黄为6g ,加枳壳10g、莱菔子13g ,继服20 余剂后诸证均除。 例3 :孙某某,女,35 岁,1993 年4 月17 日初诊。腹痛腹泻3 年,大便1 日3~4 次,大便中经常带有脓冻样物,且泻下不爽,伴身体困重,舌质红,有齿痕,苔黄腻。辨证属脾虚湿盛。治疗宜温阳健脾,行气清热祛湿,以通因通用法泻下壅滞于肠腑中的湿热之邪。方药如下:白芍15g、当归13g、枳壳12g、厚朴12g、茯苓13g、陈皮12g、木香8g、生榔片7g、黄连6g、肉桂3g、马齿苋3g、薤白10g、瓜蒌15g、大黄8g、甘草4g ,服药3 剂后泻下大量脓冻样物,身体顿觉轻快,腹痛明显减轻,原方加秦皮12g ,易大黄为大黄炭8g ,服10 剂后唯大便稀,1 日2 次,其它不适症状均消失,上方去大黄炭,加车前子12g、莲子12g、生苡米20g。又服10 剂而愈。 例4 :于某某,男,56 岁,1994 年1 月20 日初诊。患者腹痛腹泻4 年,每日清晨起床即觉腹痛、肠鸣,随后便泻,泻后痛止,泻下物清稀,1 日3 次左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曾经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肝郁乘脾,湿热为患。治疗宜温肾健脾,疏肝行气,清利湿热。方以痛泻要方加味:防风10g、苍术12g、白芍13g、甘草5g、党参13g、内金10g、麦芽15g、砂仁8g、黄连5g、破故纸12g、石榴皮13g、车前12g、陈皮10g ,4 剂。服后诸症减轻,效不更方,继服原方20 余剂诸症消除而愈。 总结:张老师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可有多种症状,有的表现腹痛腹泻4 年,有的则表现为大便秘结,临床以前者最为多见,其总的病机是正虚邪盛。 正虚是指脾肾阳虚,如果晨起即泻,泻下清稀,多属肾阳虚,方中可用破故纸、干姜、附子、肉桂等温阳散寒;如果食后不久作泻,多属脾虚,药用党参、苍术、砂仁等;如肠鸣腹痛较甚,泻后痛止者,属肝郁脾虚,肝气乘脾。邪盛是指局部湿热壅滞,在治疗上,既要温阳散寒,健脾补肾,又要清利湿热,所以用药特点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如常用的药对有:附子与大黄、党参与大黄、黄连与肉桂、黄连与干姜、吴萸等,如何掌握其配伍比例是取效的关键,清利湿热效果好的药物有败酱草、秦皮、马齿苋、白头翁等。如泻下物中有脓血及粘冻样物,且泻下不爽,多是湿热与气相搏结,阻滞肠腑,治疗时切不可妄用收涩补益药,而应通泻导滞,即通因通用之法,药用大黄、榔片、莱菔子、枳壳等,邪去则正得;如病程较久,腹痛隐隐,泻后仍痛不止者,多久病入络,局部出现瘀血阻滞,治疗宜兼以活血化瘀止痛用药如乳香、没药等。如临床以大便秘结为主症者,多是血虚津亏,湿热壅滞,治疗宜养血润燥,清利湿热。总之,此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机复杂,虚实寒热兼存,处方精心设计,切中病机,方能取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