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刘沈林治疗呃逆医案2则 |
作者:商洪涛,…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 10:49:1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刘沈林教授认为,医案研究是学习中医进而登堂入室的钥匙。通过对刘教授几例临床医案的学习与探讨,深入研究了刘教授的辨证论治消化道疾病的心法,总结了刘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 案1 陈某,女, 52 岁,于2004 年9 月14 日初诊。胃脘痞塞如堵,呃逆频作,半年余未能缓解。口干作苦,夜寐不宁,苔薄淡黄,舌面中裂,脉细。胃镜示: 胃底部1cm × 1cm 溃疡。治拟降逆和胃,理气畅中。药用: 旋覆花( 包煎) 10g,代赭石15g,橘皮6g,炒竹茹10g,北沙参15g,麦冬15g,白芍10g,丁香5g,柿蒂10g,木香6g,砂仁( 包煎) 3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水煎服7 剂。二诊顽固性呃逆已缓解,近日吃牛肉后,胃脘痞胀,苔薄白,脉细弦,治拟理气畅中。上方去柿蒂,旋覆花,代赭石。加苏梗10g,乌梅6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焦麦芽15g,调理半月而愈。 案2 黄某,男,54 岁,于2004 年11 月30 日初诊。胃癌术后半年余,经6 次化疗,一般情况尚好。唯呃逆频作,胃脘痞堵,苔薄质淡,脉细。治拟建中和胃,降逆调中。药用: 旋覆花( 包煎) 12g,代赭石15g,丁香5g,柿蒂10g,炙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全当归10g,苏梗10g,淡吴萸3g,淮山药15g,石见穿15g,炙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20g,炙甘草5g,红枣15g,14剂。二诊呃逆次数减少,胃脘疼痛,苔薄白,脉细。上方加高良姜5g,制香附10g, 14 剂。三诊胃已不痛,呃逆偶作,此胃气虚弱,气机上逆。 药用: 旋覆花( 包煎) 12g,代赭石15g,丁香5g,柿蒂10g,炒竹茹10g,化橘红10g,白芍10g,全当归10g,桂枝5g,白花蛇舌草30g,法半夏10g,枳壳10g,石见穿15g,沉香( 后下) 3g,炙甘草5g,14 剂。四诊呃逆已止,食欲尚好,苔薄白,脉细。上方加鸡内金10g,红枣15g,7 剂。 按:呃逆,是指因气逆动膈,致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的病证。古称“哕”,又称“哕逆”,至明代以后称“呃逆”,俗称“打嗝”。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即属呃逆范畴,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管手术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膈肌痉挛,属呃逆范畴。呃逆的病因较为复杂,其病机主要由于胃气上逆动膈。非器质性的呃逆经治可愈,因其他脏器疾病而引起的呃逆难以治愈。若偶然发作,大多轻微,不治自愈,但兼见于其他疾病,发作不止者,常难以自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呃逆多由其他疾病引发,病情轻重与原发病轻重、患者体质有很大关系。文献中有术后呃逆、中风呃逆、脑血管病呃逆等名称,严重者称顽固性呃逆。刘教授认为,呃逆病位在膈,主要病机是胃气上逆动膈,多涉及脾胃肝脏器功能失调因脾失运化,停湿化痰,胃失通降,气壅上逆;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易形成呃逆。临床可见寒热虚实等多种证型,而且呃逆并非单独发生,常见之于中医多种病证之中,所以论治呃逆还必须针对其他病证的病机,配合相应方药才能奏效。 案1 患者基础病有胃溃疡,但为呃逆所苦,半年不愈,四诊合参,患者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而生痞满,呃逆,但同时患者还存在胃阴不足,夹有虚热的病机。故治疗取益胃汤,丁香柿蒂竹茹汤,旋覆代赭汤之意,组合用方,共奏养阴清热,降逆和胃之功。旋覆代赭汤源自《伤寒论》,是仲景为治疗误治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而设,其中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主消痰行水,降气止呕是治疗呕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药谚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归肝心经,主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本草新编》云:“代赭石,虽能旋转逆气,然非旋覆花助之,亦不能成功,二味并用为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胃气不降治法时,特别推崇代赭石,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治胃气不降,非重用代赭石不能奏效也”。刘教授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一般都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这两味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丁香柿蒂竹茹汤乃丁香柿蒂加竹茹,橘皮而成,主治气郁有痰的呃逆,沙参、麦冬生津养胃,白芍柔肝敛肝,木香健脾理气,砂仁和胃行气,谷麦芽疏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降逆和胃之功。该案也体现了刘教授组合用方治疗顽症的学术风格。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