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 |
作者:曾常春, …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8 9:31:3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比, 亦称为氏病或运动神经元病, 是一种以逐渐进行性神经组织丧失为特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李任先教授以补益脾肾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脾肾亏虚为本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由于脊髓侧索退行性变, 脊髓萎缩变小, 前角细胞及延脑桥细胞神经运动核变性破坏, 肌肉显示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以手足痰弱无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故属中医痰证范围。《素问· 痰论》中提出五痪之分, 然其病机都是内脏精血损伤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痰叙论》言“ 脏气不足之所为” , 《丹溪心法· 痪》言“ 乃阴血不足” 等, 都认为疾证是由内脏亏损所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于中年后发病, 起病隐袭, 其临床首期症状多表现为肢体的运动缺陷、声音改变及吞咽困难、肌肉萎缩、劳力后呼吸困难等。李教授认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以脾肾为本, 而脾胃居中, 运转上下, 脉为阳明, 阳明虚, 于五脏无所察, 则不能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发为痪证, 此即《脾胃论· 脾胃胜衰论》言“ 大抵脾胃虚弱, 阳气不能生长, 是春夏之令不行, 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 ……则骨乏无力, 是为骨痪” 。肾脏亏虚, 骨枯髓空, 肾不养肝则筋脉痪弛, 亦发为痪证。因而在发病中强调脾肾脏气的亏虚, 在治疗上亦重视健脾补肾, 临证治疗中常用黄蔑、五爪龙、白术、获荃、千斤拔等健脾益气, 杜仲、鹿角霜、山茱英、熟地黄等补肾益髓。 虚风内动为标
重视脉络通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表现为肌肉萎缩等虚损的症状外, 还要考虑患病过程中痕血阻滞、脉络不通的病机存在。考虑疲血形成的病理机制有①气虚致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