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单兆伟治疗消化道肿瘤经验
作者:冯瑶 王晓…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9 15:57:1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通过对消化道肿瘤的多年临床研究,发现气阴两虚、痰湿内阻、血瘀热郁是消化道肿瘤的主要病机,并据此研制了益气养阴活血之芪竹方,根据不同的证型适当进行加减治疗消化道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

  单老师认为: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总原则是控制和消除癌灶,维护和恢复机体功能,达到康复目的,这与中医的“扶正、袪邪”相吻合。首先,在肿瘤综合治疗中,以中药配合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一般以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消导来减轻消化道反应;以温阳益气、补血养阴防止血象降低。其次,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的患者,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尽可能地控制肿瘤,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以扶正、理气、软坚、化瘀为主。再次,对于晚期临终病人,应用中医药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不可忽视癌肿后期或康复期的治疗,必要时亦可加入麦冬北沙参石斛,特别是阴液不足时,应温润合用,二者并行不悖。临床上中医药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时,扶正祛邪贯穿始终,但因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肿瘤的早期可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在肿瘤的晚期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扶正袪邪的总原则,同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治疗方可显效。

  一、养阴不要过分滋腻 手术治疗能将肿瘤切除,但有时会带来术后的功能障碍,以及术后的阴血亏虚,气随血脱;放射治疗后的反应和后遗现象也是明显的,如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常出现放射性口腔炎、咽炎、放射性食管炎等;放疗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均同时产生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腹泻(腹部照射)、血象下降、骨髓抑制等,导致耗气伤阴,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影响气血生化之源,同时气虚也可导致血瘀;化疗后亦可见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的证候等,防治这些毒副反应当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法则来治疗,并根据不同部位和证候辨证施治。常用麦冬北沙参石斛等品,不宜加入熟地阿胶等滋腻之品,如患者有低热、多汗、食欲不振、腹部胀气、大便不畅等脾胃气阴两虚的症状,常加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亦可用果汁、蔬菜汁、药汁等多汁的食物或药物滋润,以“补阴助阳”,并且在噎嗝“食不得下”时,果汁、蔬菜汁、药汁等既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又可以达到治疗目的,温润合用。

  二、化痰湿不能过分温燥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提出了“痰”与肿瘤发病的相关性,“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等。治疗上提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随气而顺矣”,反对过用峻利药,“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治疗以“二陈汤”为基本方,“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治,如要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单兆伟教授指出,临床表现有痰结者可加入栝楼、浙贝、牡蛎昆布、海藻等软坚化痰利湿之品,但不可过于温燥,因燥易伤阴,阴伤则津液不布,聚而为痰,而犯“虚虚实实”之戒。

  三、清热解毒不宜过分寒凉 临床上一些肿瘤初期会出现火热的症状,如何梦瑶《医碥》中云:“好热饮者,多患膈证”,此病与现代的食管癌相似。此处“热饮”当为“热酒”,若多饮,“过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嗝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于下。”此为由实致虚,需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有效,现代药理证实抗肿瘤的活性物质以清热解毒类药为多,整体表现有热者,可加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石见穿等;但用药不可过分寒凉,过寒则更伤阴津,阴虚则生内热,则虚实错杂,疾病复杂,不宜收效,临证之时尚需配合养阴之品。

  四、活血化瘀不可峻猛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腹腔内的肿瘤与血瘀有关,为现代肿瘤治疗中提倡用活血化瘀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肿瘤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盘踞,“积之成也”。李东垣承张元素“养正积自除”之说,指出肿瘤的治疗以复正气为主,正气复,邪自消。其“补脾胃”法和“扶元固本”可以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记载了食管癌与贲门癌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强调在治疗中要“补中逐瘀”,是肿瘤治疗中“扶正固本”的具体运用。单兆伟教授基于以上认识,临床上对于有瘀者加入丹参赤芍桃仁、莪术等。单老师认为致癌因素就是中医所说的邪,在治疗上祛邪多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除湿化痰等手段,但攻邪祛毒不可过分猛烈,过则正气耗伤。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红花等,有出血倾向者,可与仙鹤草、参三七、紫草等同用,可以达到活血止血的目的。服药后注意面色、神志、脉搏、呼吸、血压、月经等的改变,以及排泄物带血量,必要时留大便送检潜血;若有出血先兆症状,如胃癌病人有欣快感、心慌、出冷汗,肺癌病人自觉胸闷、呼吸不畅,以及可能有腔内出血者要停止用药,卧床休息。

  单老师说,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疗方法多样化。辨证论治、治疗法则和方药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内容,加上气功、针灸等手段,对于肿瘤复杂多变和个体治疗反应差异较大的临床特征比较切合。二是临床经验丰富。中医肿瘤治疗历经三千多年,积累了极有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三是临床疗效较确切。这主要是从中医宏观整体调节角度来说,临床能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减轻痛苦,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延缓肿瘤的发展,对部分患者还有缩小瘤块,消灭癌细胞等效果。

  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机体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等综合评价指标。因此,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的评价方法研究,应以重视证候的量化评价为主,并注重机体免疫调节和血象、骨髓象、代谢、生化等整体生物学指标的评价,适当结合对肿瘤微观、局部的疗效评价,如此才更符合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基于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以现代医学对某些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采有某些中药来治疗高危人群,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同时可以根据中医的舌象和脉象,来对肿瘤的预后加以判断和分析。如病人脉象转为弦劲、洪大,“大则病进”,常提示病情恶化;脉象趋于缓和、濡软,常提示病情好转。如舌质红绛、干燥,出现剥苔或舌光,常提示预后较差;舌质不红、舌润,常提示病情好转。此外,脉证不符的,如证实而脉虚,或证虚而脉实,也常提示病情不佳。对脉象和舌象的动态观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之不足。对肿瘤综合治疗,合理地将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发挥优势,可以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