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张志钧从痰瘀论治中风的经验 |
作者:张丽玲1 … 文章来源:1 解放军454医院, 南京210002; 2 江西医学院二附院, 南昌330006; 3 江西红十字医院, 南昌330006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8 16:59:4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对中风病从痰瘀论治原则 采用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法则, 根据中风痰瘀标证不同, 采用以下治法。 1以治痰为主 导致中风发生的痰邪可分风痰、热(火) 痰、湿痰。风痰为肝风夹痰上犯清窍, 横窜脉络; 热(火) 痰乃痰郁化热化火, 内闭清窍, 脉络受阻; 湿痰则多由脾虚生痰, 湿痰蒙清窍, 经脉阻滞。 1.1 熄风化痰法(风痰) 多见眩晕, 昏仆,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謇, 头痛如掣,肢体麻木, 筋惕肉, 手足抽搐, 舌质红, 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等症, 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1.2 豁痰开窍法(浊痰) 多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两手握固, 半身不遂, 面白唇青, 痰涎壅盛, 静卧不烦, 四肢不温, 舌质暗淡,苔白腻, 脉沉滑等, 方用涤痰汤加减。 1.3 清热涤痰法(热痰) 症见神志昏迷,半身不遂, 鼻鼾痰鸣, 肢体强痉拘急, 项强身热,躁扰不安, 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褐黄或干或腻,脉数等, 方用星蒌承气汤合羚羊钩藤汤加减。 1.4 健脾化痰法(湿痰) 症见半身不遂,口面斜, 舌强言謇, 口角流涎、神疲乏力, 痰多纳呆, 舌质胖, 苔白腻, 脉沉细滑等, 方用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2以治瘀为主 导致中风病的瘀邪, 主要由血热、气滞、气虚所致。 2.1 平肝通络法 本法适用风火上炎, 风、痰、瘀血阻滞脑络所致, 症多见头痛剧烈, 频繁呕吐, 旋即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 半身不遂, 面赤身热, 口臭烦躁, 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 苔黄厚而干, 脉滑数等,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2 凉血散热法 本法适用血热迫血妄行冲脑的血瘀证, 症见突然昏仆, 心烦不安, 面红目赤, 口舌歪斜, 大便秘结, 舌红或红绛, 苔黄, 脉弦数,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2.3 行气活血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病的稳定期属气滞血瘀型, 症见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謇, 胸胁胀满, 肢体走窜疼痛, 舌质暗红, 边有瘀斑, 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弦细而涩, 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2.4 益气活血法 本法适用中风后遗症的气虚血瘀证, 症见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舌强言謇,肢软乏力, 舌质淡紫,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而涩,或细弱,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 合理使用虫类药 合理使用虫类药, 对改善和治疗中风病的痰瘀阻络, 加速脑细胞的功能恢复和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虫类药有搜剔经络中深处之邪作用, 现根据治疗中风常用的虫类药, 按主治功效分类如下。1 平肝熄风虫类药:蜈蚣、全蝎、僵蚕、地龙、蝉蜕等。2 活血散瘀虫类药: 水蛭、虫、虻虫、蛴螬等。3 化瘀散结虫类药: 僵蚕、蜈蚣、壁虎等。 总之, 张教授认为在治疗中风病时, 化痰之品虽有开窍通络之功, 祛瘀之品亦可通经活络, 但因疗程较长, 故要注意用化痰药不宜过燥, 以免耗伤真阴; 用祛瘀药需防其久用耗伤气血, 适当加用滋阴益气养血之品。由于痰瘀互结可出现在中风病各阶段, 因为气逆则血菀, 气逆则痰阻, 气有余便是火, 火扰神明, 导致血溢及血流不畅, 故痰瘀交阻于经络, 治疗须以调气为先, 兼顾活血养血, 化痰通络。张教授据此自拟祛瘀化痰醒脑汤: 石菖蒲、郁金、胆南星、川芎、丹参、蜈蚣, 痰热盛加鲜竹沥, 浊痰为主加姜汁。在治疗中风时常可收良效。痰瘀虽属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 但具有同源、同病、同治的特点, 在病理上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相互消长, 故二者具有密切内在联系,始终贯穿于中风病的全过程。研究痰瘀相关理论,对提高治疗中风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