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罗笑容老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
作者:杨华萃,…  文章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1 17:48:3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罗笑容是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从事儿科临床50余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治疗小儿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诊断重问诊

厌食是小儿常见症,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及饮食结构失调,加之发病初期其他症状表现不多,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而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厌食症起病多较缓慢,病程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但夏季暑湿当令,易困遏脾胃而使症状加重。罗老师认为,对小儿厌食症须引起重视。
厌食症患儿一般症状表现不多,临证时必须注意认真细致询问病史、临床表现,以避免漏诊或误诊。如注意询问初生时是否为胎怯、胎弱;喂养过程中有无喂养不当、饥饱失常、添加辅食是否合理;既往曾患过哪些疾病,详细追寻发病与以往病史的联系,多数可明确病因。

2 饮食重调理

小儿厌食症病因较多,但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是厌食症主要诱因。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喂以甘肥厚味,如过食糖类、煎炸、油腻、炒香食物或滥服补品,均可损伤脾胃。也有因婴儿期未按期添加辅食,导致断奶后不能适应普通饮食;或小儿生活无规律、进食不按时、贪吃零食、饮食偏嗜、饥饱无度,均可造成脾胃损伤。而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厌食,也会因饮食不节而加重。所以对于厌食症,须注意调理饮食,改善饮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搭配,才能有助于厌食症的恢复。

3 治疗重运脾

治疗小儿厌食症,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者,当治以运脾开胃为主,多选用苍术、佩兰、藿香、法半夏陈皮神曲鸡内金等药。若兼湿滞食积,则用燥湿、消食之剂,酌加大豆黄卷、荷叶、莱菔子厚朴、草豆蔻、谷芽、山楂等,但化湿勿过用苦寒攻伐,消食不过用峻削通导,每须顾其正气,勿伤其正。偏虚证者当用补益,又忌用呆补,应补之不呆滞,以患儿脾胃能够运化为度。若用养阴,更须注意清补,切不可滋腻。同时在药物配伍中时时顾及调脾气兼以和胃,补益佐以助运,方中常配疏理气机、消食醒胃、化湿宽中运脾药物。

4 久病从瘀治

小儿厌食经久不愈者,罗老师认为,久病必瘀。故对常规治疗无效而迁延不愈者兼以祛瘀,在健脾养胃、消食导滞法中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多选用赤芍、牡丹皮桃仁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当归等。气虚疵瘀,脾运失司者,治以益气化瘀;阴虚液亏,血脉瘀滞者,治以养阴化瘀;肝气郁结,脾胃气滞血瘀者,治以理气化瘀;寒湿中阻,血脉瘀滞者,则治以燥湿化瘀,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

5 临证重预防

小儿厌食症病因很多,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此外,尚与微量元素缺乏、消化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的影响、环境、药物因素等有关。故在预防上要多从调节饮食习惯、补充微量元素、治疗原发病着手。调节饮食习惯:小儿“脾常不足” ,饮食稍有不节,极易损伤脾胃,引发厌食。小儿长期嗜甜、过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食物,或少食甚至不食疏菜,或恣食生冷、饥饱无度等,均易损伤脾胃而致病。须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而家长娇纵、营养知识缺乏,喂养不当或训斥、打骂等,亦易导致小儿厌食,临床必须注意指导家长改变对小儿饮食不正确的认识和措施。补充微量元素:小儿厌食与锌、铜、钙、铁、锰、铬等多种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其中以锌缺乏引起的厌食症最多见。据统计,厌食患儿中,缺锌者约占50% 以上,以3岁小儿缺锌率最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对缺锌4",JL,予以补锌治疗。治疗原发病:全身性或消化道疾病可引起食欲不振,及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可预防发生小儿厌食。

6 顽固性厌食

治疗小儿厌食症,西医除予以补锌剂外,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常用补锌剂配合枸椽酸铁胺等含铁剂以及维生素A、B 、B 等药物。经上述治疗后,仍有许多患儿病情未能改善,表现为顽固性厌食,进而出现发育迟缓、精神不振、面色苍黄、毛发于枯等严重营养不良症状。罗老师认为,对于较轻、时问不长的厌食症患儿,可通过调理饮食结构配合中医药治疗而获痊愈。对于顽固性厌食症则需采用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内服中药调理脾胃,配合针灸推拿;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还须注意小儿厌食久病多瘀,故常规治疗无效而迁延不愈者应从血瘀论治,在健脾养胃、消食导滞法中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