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补消结合法治疗子宫肌瘤 |
作者:刘金淑 文章来源: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31 8:44:1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其发病率约为25% 左右, 以30 - 50 岁发病率较高, 临床上除子宫增大、质硬外, 常见月经量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 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甚或出现贫血、不孕及流产等合并症。其病因现代医学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与女性激素有关, 可能是子宫肌瘤细胞内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高于同一子宫正常的平滑肌细胞, 肌瘤组织不断地接受雌、孕激素的刺激, 使子宫肌细胞局部增生肥大,形成不规则的硬结团块, 致子宫肌瘤形成。 中医学没有子宫肌瘤这个病名,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应属于 瘕!的范畴, 尤其与∀内经#记载的 石瘕!颇为相似。近年来报道用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资料较多, 多数认为瘀血停留胞宫成是其病机, 而多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方法治疗。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 发现大多数子宫肌瘤的患者, 其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脉多沉细或细弦、细滑, 此乃气虚之征。而月经量过多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 且伴有头晕乏力、小腹下坠、气短懒言等一派气虚证候, 审证求因, 气虚则为子宫肌瘤发病机理之一。由于子宫肌瘤患者病程长, 出血多, 易导致阴血亏虚, 气随血耗必致气虚, 可见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 也是不断损伤正气的过程。气虚运血无力, 血流缓慢, 停蓄胞宫, 日久成瘀, 瘀滞胞中成。就辨证与辨病而言, 客观存在胞中的块( 肌瘤) , 加之临床所见的经血块多色暗、下腹疼痛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 皆为血瘀证的表现。通过临床观察,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 在月经近净或刚净时阴道排液, 或血水交融, 带下量多, 自觉疲倦, 腰腿酸沉, 不同程度的浮肿, 或舌见腻苔, 均为痰湿证候。这是因为气虚血瘀, 气机不利, 遂生痰湿, 痰湿互结, 留著胞中所致, 符合中医痰瘀互结的理论。由此可见, 气虚血瘀夹痰是子宫肌瘤的重要发病机理, 本虚标实为其特点, 这是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得出的的结论。笔者通过临床150 例子宫肌瘤患者头发微量元素的测定, 其结果为服药前发中微量元素钙、锌值比正常人降低, 血红蛋白也低, 经治疗后多复至正常, 这些均可作为虚证较为客观的指标, 符合中医对病机的认识。笔者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实验观察,证实子宫肌瘤患者确实有血瘀证的存在。 目前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 西医多以手术为主。近年来也有人试用药物保守治疗, 虽有一定疗效, 但副作用较大, 停药易复发, 很多患者难以接受。中医治疗也多以活血化瘀消为主。笔者针对子宫肌瘤的病机以气虚血瘀夹痰为主, 治疗上注重调理全身气血, 提出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 效果满意。但治疗分经期及非经期用药。 非经期治疗以消为主, 采用活血化瘀、软坚益气的原则, 寓补于消之中、消于补之上。组方为: 鬼箭羽、制没药、莪术、丹参、牡丹皮、夏枯草、川牛膝、生牡蛎、玄参、黄芪等。方中鬼箭羽、制没药、莪术活血化瘀、散结消; 丹参、牡丹皮活血养血、清热散瘀; 夏枯草清散郁结、消散痰核; 生牡蛎、玄参软坚散结化痰; 川牛膝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引药下行; 黄芪益气运血。全方合用体现了补消结合的精神。笔者将此方药制成蜜丸,治疗子宫肌瘤80 例, 临床观察结果, 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9.2%, 肌瘤缩小及消退的有效率为75.75%,而且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微循环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药后钙、锌值较前明显升高。 经期治疗用药, 不宜攻伐, 如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 机体处于气血不足、气不摄血的状态, 此时治疗当以益气缩宫为主, 兼以软坚消, 使气足而能摄血, 气生则血生, 气充而能运血, 以使气血调和。此时以补为主, 补于消之上, 消寓补之中。组方为: 人参、南沙参、白术、枳壳、益母草、贯众、花蕊石、龙骨、牡蛎、三七粉等。方中人参益气摄血、养血生津, 南沙参益气祛痰,白术补气健脾, 枳壳理气化痰, 加强子宫收缩, 促使瘀血排出, 瘀去血止。益母草增强子宫收缩, 祛瘀生新;贯众清热止血, 促使子宫收缩; 龙骨、牡蛎收敛止血、软坚散结; 花蕊石、三七粉化瘀止血。诸药配合, 促进子宫收缩, 使瘀血去, 新血得以归经, 收到益气缩宫、祛瘀止血兼以消之效, 临床运用效果显著。笔者曾用本方汤剂治疗子宫肌瘤异常出血70 例, 临床观察结果近期止血总有效率为875% , 而且本方在调经、改善全身症状、纠正贫血、补充微量元素、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调节血栓素A2 (TXA2 ) 及前列环素( PG2 ) 系统失衡均有良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