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连建伟教授运用资生丸治验举隅 |
作者:张卓文 吴… 文章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3 8:26:4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2.2 萎缩性胃炎: 包某, 男, 62 岁。2005 年5 月26 日初诊。胃镜示: 胃窦中度萎缩性胃炎; 贲门粘膜慢性炎活动期伴复层扁平上皮增生。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食后中脘胀痛, 大便日一二行, 溏泄, 倦怠乏力,脉缓, 舌苔黄质红, 治拟资生丸加味: 太子参2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生甘草5g, 炒陈皮6g, 山药12g, 扁豆衣12g, 生熟苡仁各15g, 砂仁( 杵, 后入) 6g, 白蔻仁6g(杵, 后入) , 桔梗5g, 芡实12g, 广藿香10g, 川连3g, 白花蛇舌草20g, 延胡10g, 鸡金10g。7 剂。仅用七剂而诸症大减, 效不更方, 守方再进14 剂而愈。 按: 内经》指出: “ 湿胜则濡泄”。又说: “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脾虚湿盛, 阻碍气机运行, 食后气滞更甚, 不通则痛, 故食后中脘胀痛; 脾虚湿困, 故大便溏薄, 日一二行; 脾主四肢, 清阳不达四肢, 气血生化乏源, 故倦怠乏力; 舌红苔黄为里有热, 脉缓为脾虚湿困之象, 治拟资生丸去莲子肉、泽泻、麦芽、焦山楂、神曲以健脾和胃, 化湿止泻, 加延胡活血行气止痛、鸡金化瘀消食健胃、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本案启发我们在治疗脾虚泄泻时, 不能专恃补益, 须佐化湿行滞之品,方可提高临床疗效。 2.3 酒湿伤胃: 陈某, 男, 36 岁。2006 年2 月26 日初诊。脉缓, 舌苔黄浊腻, 酒湿伤及脾胃, 脘胀泛恶, 拟资生丸法: 党参20g, 炒白术10g, 茯苓20g, 炙草5g, 炒陈皮6g, 山药15g, 炒扁豆12g, 生熟苡仁各15g, 砂仁6g( 杵, 后入) , 白蔻仁6g( 杵, 后入) , 桔梗5g, 芡实12g, 广藿香10g, 川连3g, 焦山楂12g, 焦神曲12g, 葛根10g, 炒谷麦芽各12g。14 剂。服上药后即大减, 守方再进。 按: 《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十九恶酒候》说: “ 酒者, 水谷之精也, 其气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则胃胀气逆, 上逆于胸, 内蘸于肝胆, 故令肝浮胆横, 而狂悖变怒, 失于常性, 故云恶酒也。”今饮酒无度, 脾胃先伤, 难以运化水谷精微, 浊气上泛,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故脘胀泛恶; 苔黄浊腻乃酒生湿热; 脉缓亦为脾虚湿盛之征。故用资生丸减莲子肉、泽泻, 加葛根既能解酒毒,又能升清阳。 本经》 云: “ 主呕吐, & &解诸毒”; 加炒谷麦芽者, 据连师多年经验, 喜食米面者, 加此物以助运化, 其效妙不可言。 2.4 慢性肝病: 程某, 男, 21 岁。2005 年10 月13 日初诊。患乙肝大三阳5 年, 谷丙转氨酶略高, 小溲略黄,舌上溃疡, 脉缓, 舌尖红苔薄腻,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佐以清心: 太子参15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生草5g, 炒陈皮6g, 山药12g, 炒扁豆12g, 生熟苡仁各15g, 砂仁6g( 杵, 后入) , 广藿香10g, 川连4g, 丹参20, 鸡金10g, 桔梗5g。30 剂。 按: 《金匮要略》云: “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故连师在治慢性肝病时, 注意固护脾胃, 以资生丸补气健脾; 而” 舌乃心之苗”, 舌上溃疡, 舌尖红, 乃心火旺盛的表现, 心为肝之子, 母病及子, 故加丹参清心凉血。治疗月余, 肝功能改善, 脾虚证告愈。续服前方随证加减以巩固善后。 2.5 胃癌术后: 吴某, 男, 62 岁。2005 年6 月5 日初诊。2005 年2 月21 日行胃癌根治术, 现面色萎黄, 乏力, 消瘦, 脉缓无力, 舌苔根腻, 拟资生丸法: 党参30g,炒白术12g, 茯苓15g, 炙草5g, 炒陈皮6g, 山药15g, 炒扁豆12g, 生熟苡仁各15g, 砂仁6g ( 杵, 后入) , 白蔻仁6g( 杵, 后入) , 桔梗5g, 芡实12g, 大枣15g, 仙鹤草20g。14 剂愈。 2.6 失眠: 刘某, 女, 48 岁。2004 年10 月3 日初诊。食少, 嗳气, 中脘疼痛, 夜寐不安, 咽中梅核气, 左关小弦, 右脉沉细, 舌苔薄腻, 治拟资生丸出入: 党参20g,炒白术10g, 茯苓15g, 炙草5g, 炒陈皮6g, 山药12g, 炒扁豆12g, 炒苡仁20g, 砂仁6g ( 杵, 后入) , 白蔻仁6g( 杵, 后入) , 广藿香10g, 川连2g, 芡实12g, 焦神曲12g,苏叶6g, 制半夏10g, 炒白芍12g, 制厚朴6g, 桔梗3g, 炒当归10g。14 剂。2004 年11 月27 日二诊。饮食增, 嗳气瘥, 夜寐安, 梅核气消, 但中脘仍有疼痛, 左关小弦, 右脉沉细, 舌苔薄白, 再守方加味: 党参3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炙草6g, 炒陈皮6g, 山药15g, 扁豆12g, 炒苡仁30g, 砂仁6g ( 杵, 后入) , 白蔻仁6g( 杵, 后入) , 芡实12g, 桔梗5g, 炒当归10g, 炒白芍15g, 大枣20g, 佛手片6g。14 剂。 按: 脾主运化水谷而生气血, 脾虚不运则血虚, 血虚则不能养心, 是故夜寐不安, 常伴食少, 嗳气等脾虚之症; 咽中梅核气, 乃因气郁津凝, 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 左关小弦乃肝木乘脾之象。岳美中老先生尝云:” 资生丸治纳食少而不馨之脾虚症, 效果良好”, 是故用资生丸健脾化湿, 和胃理气; 合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专治梅核气。归芍与参苓术草陈合为健脾调肝之名方归芍异功散。诸药合用, 适中病机, 故仅14 剂而饮食增, 嗳气瘥, 夜寐安, 梅核气消。二诊因中脘仍有疼痛, 左关小弦, 肝脾仍不调也, 故去半夏、厚朴, 加佛手舒肝解郁, 理气和中, 并重用炒白芍柔肝养血止痛。观连师病案, 常可体会到为医者需牢牢把握辨证论治之要旨, 运用之妙全在乎此。 2.7 产后腹泻: 何某, 女, 34 岁。2006 年2 月5 日初诊。9 年前产后受寒而腹泻, 迄今常腹泻, 食后脘胀,面色萎黄, 左关小弦, 右脉沉细, 舌苔薄腻边有齿痕, 拟资生丸出入: 党参25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炙草5g,炒陈皮6g, 山药15g, 扁豆衣12g, 炒苡仁30g, 砂仁6g( 杵后入) , 白蔻仁6g( 杵后入) , 桔梗5g, 芡实12g, 广藿香10g, 川连3g, 焦神曲12g, 焦山楂12g, 炒谷麦芽各12g, 炒白芍10g。21 剂。 按: 产后气血俱虚, 加之又受寒邪, 贼邪乘虚而入,伤及太阴。脾不能运化精微, 则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而致清浊混杂而下, 从而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症状: 腹泻, 食后脘胀, 面色萎黄; 右脉沉细, 舌苔薄腻边有齿痕均为脾虚生湿之象; 左关小弦为肝脾不和。方选资生丸合芍药甘草汤健脾和胃, 渗湿清热, 理气调肝。本方化湿不伤正, 补虚不碍湿, 标本兼治, 肝脾同调, 故建其功。 2.8 入夜流涎: 赵某, 男, 43 岁。2005 年10 年6 日初诊。入夜流涎, 舌上溃疡, 右关脉略虚大, 舌苔黄边有齿痕, 治拟资生丸法。党参2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清炙草5g, 炒陈皮6g, 山药15g, 扁豆衣12g, 炒苡仁30g, 砂仁6g( 杵, 后入) , 芡实12g, 桔梗5g, 川连5g, 焦神曲12g, 炒谷麦芽各15g, 广藿香10g, 焦山楂12g。14剂。 按: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 五脏化液, ……脾为涎”, 王冰注: “ 溢于口唇也”。在正常情况下, 涎液上行于口, 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虚不能摄涎则涎自口而出;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 曰: “ 脾之络脉系于舌旁,……”, 舌上溃疡乃是脾虚, 故用资生丸加减, 切中病机, 14 剂而入夜流涎、舌上溃疡均好转, 再拟上方巩固之。 3 结语 观连师验案, 对于一些慢性虚损性疾病见纳谷不馨, 食后腹胀, 形体消瘦, 倦怠乏力, 大便溏薄, 舌苔或薄白, 或黄腻, 脉缓无力者, 常以缪氏资生丸加减, 其功效诚如清代名医顾松园氏所言: “ 健脾开胃, 消食止泻,调和脏腑, 滋养营卫。” 连师谨守其脾胃虚弱兼有湿热之病机, 用其调中养胃, 补脾升清, 消食化湿清热, 重在补而辅以调, 辨证准确, 故病人服之诸证尽释。启发后学者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 当重视调理脾胃后天之本,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