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验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6 13:43:5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

    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功里效无双。

    1、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

    我感觉像西药中的吗丁啉,西沙必利等。我常以本方加减治胆囊炎,胆绞痛、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甚至胃型肠子型。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仅用了三两。另外,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综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

    2、关于伤寒论中的“心下”

    结合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得卧”,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由此,可以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大柴胡汤也是传统的利胆药。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

    3、典型病例

    治疗胆囊炎案例:李某,女,56岁,初诊。患者3年前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行B超检查显示:胆囊炎。间断服用西药或中成药,症状时缓时作。此次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而就诊,诊见:形体中等脸色偏暗,皮肤粗糙,上腹部疼痛,纳呆,口有异味,夜寐多梦,腹胀,大便溏,日2次~3次,自觉乏力,舌红苔黄,脉弦。腹诊:腹部平坦,上腹部触之即痛,压之有明显的抵抗感,腹直肌紧张,两季肋下压之不适。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制半夏10g,枳实15g,芍药12g,制大黄5g,生姜3片,红枣6枚。7天后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精神好转,大便成形,日1次,继以原方服14剂,诸症均平。

    4、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脂类代谢调节剂

    高脂血症与肥胖虽无腹胀腹痛,但此类患者多体质壮实,属“实胖”之体型。腹部充实,按压有力,如果伴有失眠,心烦等精神症状及便秘者也可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柴胡黄芩大黄都有降血酯作用。临床运用本方可灵活加减,可加泽泻山楂之类等,一般疗程2个月左右;且一定要控制饮食,这是基础治疗。大柴胡汤降脂减肥,还要详辨体质。一般而言,其人多颈短肩宽,胸围及肋弓角较大,且腹肌一定要坚实有力。禁忌:倘若是皮肤色白,皮松肌软,赘肉下垂,动则汗出气喘,神疲乏力的“虚胖”,那就不适宜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黄芪体质,要用防己黄芪汤的。况且大柴胡汤是肌肉的松驰剂,决不能用于松驰的体质,只能用于紧张型体质。

    5、大黄的量与煎药时间的体会

    大柴胡汤中含大黄,临证是否一定要有大便秘结呢?那倒也未必。观仲景条文有“下利”反无便秘,且此方又可治菌痢,可见大黄之用在泻热而非通便。仲景用大黄攻下通便多有“大剂,生用,后下”的特点,大柴胡汤用大黄既非大剂,也不后下,显然不是攻下。临床上若大便干可用生大黄,量可偏大;无便秘者,则应量小,可用制品。我曾治多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腹泻,服用健脾药无效,服本方后大便反转为正常。另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久煎则其泻下作用的蒽醌甙被破坏,而鞣酸却不被破坏,此时发挥的却是止泻作用,前人也有用大黄久煎治痢的经验。

    我一便秘病人,将另包后下的大黄和其他药物一起煎煮40多分钟,吃了两幅还说大便艰难,我就很纳闷了10g大黄没效果?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了整个煎药服药的过程,我又详细讲解了煎药方法后,他恍然大悟,继服药一剂大便畅通。可见大黄通便要后下,煎药时间不能太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