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瑞春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简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4 11:00:0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众所周知,经方以其药味少、配伍精、疗效捷而深受医者 的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病种的变异,经方的应用 不无局限。年世所创的时方,也有其独到之处。将经方与时 方合用,取两者之长,提高疗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兹就临床常用的几个合方,谈谈我们的体会。
 
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汤与玉屏风散, 同属固表祛邪之剂, 但前者用桂枝、 芍药,均入血会,能通心脉,故调和营卫而重在和营;后者 用防风黄芪,纯走气分,专入肺经,故益气固表而重在助 卫。若合而用之,则不仅合“肺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之理, 有一营一卫之制,而且前方之姜、枣益胃与后方之白术健脾 相伍,使营卫能自中达上,由内而外,全面贯通而恢复卫外 抗邪的正常机能。因此,虚人外感而营卫俱虚者,非此合方 不可。

例如,仇某,女,41 岁,1995 年 5 月 12日初诊。其时 气温已高达 27 ,患者仍身穿棉袄,毛衣两件,戴棉帽,裹 围巾,尚蜷缩恶寒,诉恶风寒以左侧为甚,曾更医多人,有 用附子汤者,有用通脉四逆者,有用附桂八味者,皆乏效, 年用用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诊见其舌质淡嫩,苔 薄白,脉浮缓而弱。脉证合参诊为虚人外感,遂以桂枝汤合 玉屏风散治之。处方:

桂枝 10g,白芍 10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生黄芪 15g,炒白术 10g,防风 10g,炙甘草 5g, 川芎 6g,秦艽 10g。

服 3 剂则帽除,5 剂后脱棉袄,7 剂后 已不甚恶风寒。 二诊时去秦艽再进 7 剂, 恶风寒进一步改善, 守方共进 30 余剂,一如常人。
 
2: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

芍药甘草汤为仲景和营定痛之剂,四妙散为东垣清热除 湿之方,两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胆合而用之,于湿热筋痹, 却有相得益彰之妙。湿热下注,壅阻关节,则生痿痹。时方 用苍术、薏苡仁除湿利水,用黄柏牛膝清热行血,四味妙 合,用治下肢红肿热痛之湿热痹证,堪称良方。但若湿热久 蕴不攘而殃及筋脉者,则会因“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而致 肢节挛急、疼痛而难以屈伸等顽固病证。此时,若能合用芍 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之法,确能起到柔筋止痉、和营定痛的作 用。因此,治疗湿热伤筋之痹,须两方相配,才能达到清热 除湿与舒筋定痛、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

例如,徐某,男,42岁。因双手指及双踝、趾关节肿胀 疼痛反复发作 2年,变形 1年,再发并加剧关月入院。入院 时症见双手指关节红肿、灼热、疼痛,难以屈伸,早晨强硬 达 2-3小时,指关节变形呈梭状。右足 趾关节红肿疼痛不 能落地,须扶杖而行,舌质偏红、苔黄厚腻、根部黄褐,脉 弦滑数。查:血沉浸 mm/h,类风湿因子(+),抗链 O 阴性, 抗核抗体(+)。摄手指掌关节 X线片示:指骨骨端肥大,骨 质疏松。中医诊断: 痹。属湿热痹阻型。西医诊断:类风 湿性关节炎。即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丸加味投之。处方:

白芍各 15g,炙甘草 10g,黄柏 10g,苍术 10g,苡仁 20g, 川牛膝 15g,秦艽 10g,独活 10g,伸筋藤 15g,海桐皮 10g, 稀莶草 10g。

服 3 剂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减退,晨僵缩短 至半小时,守方再进 7剂。疼痛基本缓解,肿胀消失,行走 活动自如,晨僵已不甚明显,舌苔亦基本退净,遂在原方中 调整清热燥湿药,加用益肾壮骨之品,半月后已基本控制, 血沉降至 11mm/h,类风湿因子阴性。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