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与弟子刘石坚的故事---我被师父“逼”成名医
师言 中医的学习是很枯燥的,想要学好中医,当一个名医,一定要勤奋,要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何炎燊 “名师出高徒”,行医60余年,驰名于全国的内科主任中医师何炎燊,他的弟子刘石坚,在他面前永远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 师徒是一种缘分 “能够成为何老的徒弟是我的缘分。”1961年,刚从东莞中学高中毕业的刘石坚来到东莞中医学徒班学医。去报到的第一天,刘石坚碰见当时学徒班负责人的何炎燊。一见面,何炎燊就对刘石坚感到很有眼缘,说:“我第一个见你,你就当我徒弟吧!”中医学徒班开班后,由于刘石坚品学兼优,并曾经在高中期间担任过学生会的干部,被推荐为学徒班的班长。 何炎燊给同学们首次上课前的一段话给刘石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老宣布:“中医的学习是很枯燥的,想要学好中医,当一个名医,一定要勤奋,要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果然,艰苦的学习让人望而却步,有10个人因此而吓跑了,于是学徒班剩下30个学生。 在学徒班学习期间,刘石坚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认为这离不开一本好教材,更离不开一个好老师。当时他们采用的教材是全国最高级的教材,而何炎燊是学徒班多门课程的科任老师。何炎燊的讲课特别好,生动活泼,逻辑性强。何炎燊童年时代随一位前清秀才读了5年书,培养了阅读古典书籍的能力。刘石坚说,何炎燊知识渊博,无论是中医、外国、古代抑或是现代的知识都懂,并且,他还在高中时自学过英语。有时候,何炎燊时会在课堂上说几句英语。加上何炎燊早年曾当过老师,口才了得。自己又一直在医疗一线,接触了很多病例,对治疗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体会,因此他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举很多例子来启发、引导学生,从而成为了学徒班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 那时,由于家里困难,何炎燊对刘石坚的生活十分关心,常让他在自己家住宿。 1965年,刘石坚从学徒班毕业后,走上了中医师的工作岗位,期间一直与何炎燊保持联系。 二次拜师 1990年6月13日,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指出:要遴选有丰富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优秀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继承人,采取师承的方式进行培养。何炎燊作为我国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必须选择一个徒弟传承他的医术。此时,他想到了自己早年的徒弟刘石坚。 1990年10月20日,东莞市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何炎燊,正式接收中医主治医师刘石坚为他的学术继承人,一起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当时徒弟50岁,师父69岁。此次拜师后3年,已经是中医主治医师的刘石坚重新当起了学生。这3年的学习,让刘石坚的医术又有了一次新的提升。 如今,曾身为全国第一届中医拜师大会的学徒的刘石坚,自己也已经荣升为“师父”了,而且是当年同一批徒弟当中唯一成长为“师父”的名中医。他的弟子也于今年出师,现在去了西藏支援边疆医疗。刘石坚认为,自己有所成就与师父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刘石坚回忆,自己没有读过大学,中医基础不好,师父对他相当严格,列出所有中医经典著作,要他背熟,随时抽查。 抽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每天都要突然抽背某条药方的出处、功效,如果背不上,就要当晚回去写心得,把背不上的原因、对此事的认识,感想一一写出来,当晚就要交;二是给他具体的病例来“辨证论治”,指出是什么病,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治好,其中哪种药方效果最好。 当时何老要求学生要把《伤寒论》、《内经》、《本草》和《瘟病》这四大中医经典著作背得滚瓜烂熟,何老看到他就会写一个方让他说出这个方出自哪里,有好几次没答上感到很不好意思,但是何老不会责骂他,只是告诉他这个方出自哪本书哪一页让他回去看熟。刘石坚说,何老这样做为了测试他有没有认真看书,有几次他故意找几个偏方刁难何老,但是何老每次连在哪一页哪一行都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使他不得不心服口服。 为了随时应付师父的考查,刘石坚每天看书,写心得。每天凌晨一点以后才上床睡觉,早上六点钟就起床学艺。这么多年来,他没有一天看过除新闻以外的电视节目,没有一天花在娱乐消遣上。就是这样,刘石坚在半百之年居然把所有中医经典名著都背了下来。 何炎燊严格的教育方式也传承给了刘石坚。他当师父之后,他也像自己的师父一样,严格对待徒弟,将徒弟“逼”成名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刘石坚说,师父的严格教育和亲切关怀让他感怀在心,他一直把何炎燊当作父亲般对待。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