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王士贞治疗鼻病经验介绍 |
作者:王培源,…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23 11:02:2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2.1 芳香通窍法应用气味轻清芳香药物,以升浮上达,宣通鼻窍。王教授认为,鼻属肺系,为肺之外窍,肺主气,主宣发,鼻居头面,为清阳交会之处,故芳香通窍有利于祛邪散壅,清利鼻窍。临床由于邪毒滞留清窍而致鼻塞、嗅觉不灵等,多配合应用本法。常选用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石菖蒲等芳香通窍散寒;菊花、桑叶、蔓荆子、薄荷等芳香通窍清热,此类药芳香辛散,上行头面,有较强宣通作用。常用苍耳子散以宣肺利鼻,用于治疗鼻窒、鼻鼽、鼻渊等引起的鼻窍不通,临证每每配合应用。 2.2 化湿通窍法应用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用的药物,健脾醒胃,宣化湿浊,疏畅气机。脾为阴脏,恶湿而喜燥,如脾胃素有蕴热,复为湿热邪毒所犯或因饮食不节等致脾虚湿困,失去升清降浊之功,则湿浊之邪上犯清窍,引发鼻窒、鼻渊等病,症见鼻塞、流黏涕或浊涕不止等,常选用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砂仁、木香、白豆蔻、蔓荆子等。如脾虚湿困者,可选苍术、陈皮、砂仁、白豆蔻等;湿浊较盛,涕黄浊量多,宜选藿香、佩兰,此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2.3 升阳通窍法应用具有升清气、透邪通窍作用的药物,以助补气药升举阳气,托邪通窍。王教授认为,如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外邪滞留,浊阴上干鼻窍,症见鼻窍壅塞日久,或流涕难止、喷嚏频作等。常选用柴胡、升麻、葛根等,并以本法合人参、黄芪、白术等药同用,因黄芪性较温燥,常用五爪龙补气,此药温而不燥,适宜广东地域特点。常选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等。 2.4 行气活血通窍法应用气香性温、行散的药物,配伍活血祛瘀之品,开通闭塞之窍。此法多用于因邪毒滞留日久,阻于脉络,遏滞气血,气滞血瘀而致的鼻病。王教授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乃各种瘀血证病变基础。故治法宜配合应用行气之品,如选用木香、香附、枳壳、青皮等,此类药物具有行气、顺气、降逆等特点,每与活血祛瘀药同用,可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常选用通窍活血汤、通气散等。 3 注重外治 法外治法是通过药物或治疗操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作用充分,局部疗效有时优于内治法,且取效迅速,毒副作用小、安全、简便验廉,更易为患者接受。王教授认为,中医外治与内治,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也应当强调辨证论治,如《理瀹骈文》所言:“治虽在外,无殊治内也”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王教授常根据患者不同特点,予以滴鼻、熏鼻、洗鼻等治法。某些外治法需患者在家中自施,王教授则耐心教患者正确使用,常用外治法是让患者将口服中药借热气熏鼻与洗鼻(将汤药煮沸后,以纸卷成筒状,使汤药蒸汽通过纸筒吸入鼻腔,注意避免烫伤),以达到熏治目的。药物煎煮2次服用后,还可煮第3—4次,沉淀药渣取其清液用以洗鼻。此法简便,患者可在家中操作,并达事半功倍之效。 4 病案举例 例l:张某,男,35岁,2000年1月5日初诊。鼻塞反复发作5年。诊见:双侧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白,量不多,嗅觉减退,伴头颞侧疼痛,鼻音较重,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检查:鼻窍黏膜肿胀色暗,双下鼻甲肥大暗淡。中医诊断:鼻窒。证属邪毒久留,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通窍。处方:柴胡、JII芎、香附、辛夷花、白芷、菊花、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各lOg,薄荷(后下)6g,甘草5g。每天l剂,水煎,分2次服。并嘱患者待药煮沸时,以纸卷筒状,导蒸汽入鼻,以达熏治目的,连续治疗14天。二诊:鼻塞明显减轻,嗅觉改善,头痛除。原方去桃仁、红花,加白术10g,茯苓15g,川芎减至6g,治法同初诊,连续治疗14天。三诊:患者稍鼻塞,嗅觉基本恢复,鼻涕量减。检查:鼻黏膜淡红,双下鼻甲稍肥大,表面光滑,触之较柔软。仍守原方治疗10天痊愈。 例2:蔡某,女,26岁,2000年2月23日初诊。鼻痒、喷嚏、鼻塞,反复发作3月。诊见:鼻窍奇痒,喷嚏频频,晨起较甚,并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较重,嗅觉减退。患者平素恶风怕冷,易感冒,每遇风冷则发作,倦怠懒言,面色铣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检查:鼻黏膜苍白,下鼻甲水肿。诊断:鼻鼽。证属肺气虚寒,邪滞鼻窍,治以补益肺卫,升阳通窍。处方:苍耳子、辛夷花、白芷、桔梗、柴胡、升麻、白术各10g,薄荷(后下)、桂枝各6g。甘草5g,五爪龙30g,防风15g,细辛3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并嘱患者用纸筒导蒸汽熏鼻,连续治疗14天。二诊:诸症均明显减轻。守方去细辛、桂枝,继续治疗14天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