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
作者:曾庆祥 文章来源:中医人 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15 13:45: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5 典型病例 赵某,女,41岁,2001年11月8日初诊。主诉:1年前因急性扁桃体炎后出现双目干涩,口腔、皮肤、阴道粘膜干燥,鼻干唾无,食难下咽,每餐仅能进牛奶,稀饭类流质食物,伴指、趾、肩、膝关节疼痛,阴雨寒冷天气疼痛加重,患处关节御寒,腰痛腿软,气短乏力,出汗多,胃脘时胀满、嗳气、口干不欲饮,恶心纳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多,面色苍白,舌质暗淡,苔薄有裂纹,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均罔效。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血清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G(120),免疫球蛋白M(123)增高。口腔检查:舌系带周围唾液缺如,按摩唾液腺无分泌,腮腺肿大。血常规:红细3.1×1012/L,白细胞3.6×109/L,血红蛋白102g/L。抗“O”1︰800,血沉90mm/h,双眼Shormer试验(+)。角膜染色显示溃疡存在。经多家医院口腔,眼科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曾服用西药治疗,症状无改善。中医诊断:肾阳虚衰,阳气亏虚。予中药补肾健脾,布津通络祛瘀。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熟地黄12g,附子10g,炒白术12g,茯苓15g,杜仲10g,菟丝子10g,鸡血藤15g,秦艽12g,当归10g,黄精10g,石斛10g,玉竹10g,炙甘草8g,姜半夏9g,生黄芪15g,浮小麦15g,川芎10g,生姜2片为引,每日1剂,连服14剂。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另外,选用马鞭草30g,络石藤20g,青风藤20g,鹿衔草30g,伸筋草20g,首乌藤30g,紫苏子30g,临睡前煎水稍温时浸泡熏蒸足底,每次20~30分钟,每晚1次。 二诊(11月22日):口干,眼干,鼻干好转,唾液增加,食欲增加,汗出减少,关节疼痛减轻,仍觉时有胃胀,嗳气。舌质淡暗,苔薄白,舌边仍有齿痕,脉沉细。脾肾阳气来复,内服继用原方减浮小麦,川芎,加枳壳10g,再进10剂。外用浸泡熏蒸足底方法不变。 三诊(12月2日):自诉口干眼干,气短乏力症状消失,食欲正常,11月25日开始行经,现已干净,阴道粘膜干涩感消失,关节有时微痛。口腔科检查:口内有较多唾液腺分泌物,腮腺肿大消失。抗“O”1︰300,血沉29mm/h。血常规:红细胞3.56×1212/L,白细胞5.6×109/L,血红蛋白115g/L。嘱患者继服上方,减生姜,枳壳,10剂,停用外治法。 四诊(12月12日):病情稳定,饮食正常,夜尿消失,关节无疼痛,舌质淡红,苔薄,脉缓有力。宗12月2日方将附子改为8g,川芎改为8g,加牡丹皮,泽泻各10g,减姜半夏。取上药6倍剂量为一料,烘干后共研细末做成水蜜丸,每日2次,每次9g,连服3个月,巩固疗效。2002年12月来院复 查,IgG、IgM恢复正常,抗“O”(一),血沉13mm/h,抗核抗体(一),类风湿因子(一),血清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一),双眼Shormer试验(一)。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