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同病异治便秘案二则 |
作者:陈倩云 湖…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13 10:45:5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湖北中医药大学田玉美教授潜心研究仲景学术,临证6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撷取其治疗便秘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案1 魏某,女,20岁。2011年9月25日初诊。便秘伴腹胀半年。述平素大便不规律,1~2天一行,时干时稀。近半年大便秘结,5~6日一行,质干。食欲一般,饭后胀气。寐差梦多,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色淡,舌苔薄白,脉弦细。辨为血虚气滞,肠失濡运。治宜养血润肠,理气通便。处方:当归15g,胡麻仁15g,肉苁蓉15g,虎杖15g,枳壳15g,厚朴20g,炒白术15g,广木香6g,砂仁3g,陈皮10g,法半夏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5g,山楂、神曲各15g,香附15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大便较前明显好转,2日一行,质偏干。腹胀已除,纳可,苔薄白,脉弦细。守上方略作增删,调理1月,告愈。 按:便秘当首辨虚实。本案为虚实错杂之候,血虚肠失濡润;气滞脾胃失运,传导失职,故大便秘结不通。治当攻补兼施,养血理气并调。师取润肠丸之义,用当归、胡麻仁、肉苁蓉养血润肠通便。其中“肉苁蓉”为师治内伤便秘最喜用的药味之一,其甘咸温,归肾、大肠经,具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之功。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滑而不泄,通大便从容和缓,亦不耗气伤津,不仅适于精血亏损之便秘,其他便秘用之疗效亦著。虎杖味微苦、性微寒,能泻热通便,与诸温药相伍,其寒性得减而通便之功犹存,此乃“去性取用”也。炒白术、枳壳、厚朴、广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香附同用理气健脾和胃,共调脾胃升降之功;炒谷芽、炒麦芽、山楂、神曲则消食和胃以助运化。待精血充,气滞消,脾胃功复,则便秘自除。 案2 马某,男,77岁。2011年10月31日初诊。便秘7天,伴全身乏力3天。患者10天前受凉发烧,经西医抗生素治疗7天后发烧已退,现腹胀满,大便干结,7天未解;伴全身乏力3天。头胀不适,口唇干燥,口苦,夜间入睡困难,2小时即醒,纳差,小便色黄,舌红苔剥,脉弦细数。证属燥实内结兼气阴两伤。拟增液承气汤加减以滋阴增液,通腑泄热。处方: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0g,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厚朴20g,枳实15g,炒枣仁15g,柏子仁10g,桑叶10g,菊花10g,薏苡仁20g。3剂,大便通,燥结下,腹胀除。乏力,口干苦均缓解,后以益气养阴之法以善其后。 按:本案患者因外感,大量运用抗生素后耗气伤阴,外邪未解入里化燥成实,结于胃肠而致腹胀、便秘。燥实内蕴化热加之阴亏内热而见口唇干燥,口干苦,小便黄;“胃不和则卧不安”,燥实内结,热扰神明故寐不安;阴伤气耗则全身乏力;舌红苔剥,脉弦细数乃阴伤有热之象。师遵“急则治其标”,当机立断处以增液承气汤加味,以急下热结而存阴。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增液汤滋阴清热以“增水行舟”;加用枣仁、柏子仁润肠通便;诸药使痞满燥实得以尽泄,热邪得去则阴液得存。桑叶、菊花疏风清肺解表,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宣,则腑气得通,寓“提壶揭盖”之义。全方重点突出,药到病除,收立竿见影之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