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通因通用法在儿科的应用体会 |
作者:王晓燕 文章来源:郑州市中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15 10:44:2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4 呕吐便秘。通腑泄浊 呕吐皆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如热结胃肠,燥屎不行,且见食入即吐,口中秽浊难闻,口渴喜饮。呕吐,一吐无余,似为通畅,便秘乃其实质。胃肠实热盘踞,腑气燥结留连,下既不能,势必上攻,故“不通”为本,通则吐止,宜用大黄甘草汤清热和胃通腑,肠道畅,胃气降,实热得除,则呕吐自止。 例4:王某,男,3岁,2001年2月16日初诊。呕吐、腹痛2天,已在某诊所予静脉输液治疗2次无效。查体:腹胀,可闻及气过水声,舌红、苔黄厚。追问病史,已3天无大便,急予X线腹透: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为胃肠实热型呕吐。治以通腑泻热和胃。处方:大黄(后下)8g,枳壳12g,厚朴、竹茹各10g,黄连5g,炙甘草3g。煎汤频服,药进大半,泻下大量粪便,臭秽难闻,腑气通畅,胃气下降,则呕吐止。 5 尿淋涩痛。清热利湿 淋者,为小便频数淋沥,窘迫涩痛,小腹急满的病症,此“尿频”之假象掩盖“涩痛”之实质,尿似通而非通也。火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正气驱邪外达,而溺窍不畅。湿热蕴结下焦为其根本所在,宜用八正散化裁清热利湿通淋,湿热得除,膀胱复司其职,溺窍通利,源正则流清。 例5:王某,女,3岁,2001年7月2日初诊。尿急、尿频、尿疼、发热3天。查体:外阴充血,舌红、苔黄,脉滑数。化验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诊为热淋。处方:篇蓄、瞿麦各5g,车前草9g,滑石、栀子、黄柏各6g,猫爪草10g,金钱草12g,炙甘草3g。每天1剂,水煎服。药进3剂,症状消失。二诊:上方去黄柏加薏苡仁10g,再服5剂巩固疗效。 6 湿热遗尿。清肝利湿 《灵枢·九针》云: “膀胱不约为遗溺” 。《类证治裁·遗溺》云: “夫膀胱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由此可见,小便的正常排泄,有赖于膀胱和三焦的气化功能,而三焦之气化,又与肺脾肾肝等有关。如若肝经湿热,火热内迫膀胱而遗尿者,肝经湿热为其根本所在,宜用龙胆泻肝汤泻肝清热,热邪得清,肝气条达,膀胱司约,则遗尿自止。 7 湿热汗证。清热利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 “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乃人体的生理现象,但汗出过度或伴有身体不适,则属病态。4,JL体禀腠理疏松,比成人更易出汗。汗出过度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所致。一般治汗之法,多遵循“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临证指南医案·汗》),故治疗汗证,多以“补”立法。其实汗证之病机复杂,治法多端,如若湿热内蕴,阻碍气机,致气失宣畅,伏郁熏蒸而汗出,表现为蒸蒸汗出,汗液易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濡滑数。治宜清热化湿,畅通气机,虽不止汗而汗自止。不但如此,医圣张仲景尚有桂枝汤解肌祛风法、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法、大承气汤泻热通腑法、五苓散及茯苓甘草汤通利小便法、大黄硝石汤攻瘀泻热等“通因通用”以止汗的记载。 例7:许某,男,3岁,1999年5月6日初诊。自汗盗汗半年余,已服用玉屏风散、龙牡壮骨颗粒无效。诊见:形体肥胖,遍身皆湿且黏,气味酸臭,口气嗅秽,舌红、苔黄腻。证属宿食积滞,酿湿化热,阻碍气机,气失宣畅,腠理不固。治以消食导滞,清热化湿,宣畅中焦。处方:薏苡仁、佩兰、焦三仙各10g,苦杏仁5 g、白豆蔻、枳实各9g,厚朴、滑石各7g,甘草3g。每天1剂,水煎服。服3剂后汗出渐止。守上方加莱菔子10g以消积行滞,祛除汗出之源。继服3剂后,汗出等症悉除。此例缘父母爱子心切,喂之大量膏粱厚味,终成湿郁酿热为患。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