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周智恒治疗下尿路梗阻经验
作者:王国华,…  文章来源:金坛市中医院泌尿男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5 15:35: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周智恒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泌尿科疾病。其诊治下尿路梗阻,以同病异治,灵活辨证,颇具特色。笔者进修期间有幸随周教授应诊,见其治疗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机械性梗阻

临床多见于前列腺增生症致尿道狭窄症。前列腺增生症多为高龄及体内雄激素失调,而致前列腺体增生,压迫膀胱颈部致排尿梗阻,可经直肠指诊和B超检查尿流率确诊。从形态上观察,其为有形肿块。中医学认为,肿块多为有形之痰瘀积聚而成。周教授认为,其成因为高龄气虚,血行不畅,痰瘀滞于下焦,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治以益气活血,化痰祛瘀。基本方:黄芪30g,石见穿、三棱、莪术、皂角刺、王不留行、泽兰、泽泻各10g,车前子、浙贝母各15g。加减:小腹胀满者加香附、乌药;脾虚纳差加党参山楂曲、苍术白术;失眠者加夜交藤百合酸枣仁。并可加用穿山甲等虫类搜剔之品,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例1:张某,男,7l岁,2004年4月初诊。患者尿频、尿急、排尿踌躇、尿线变细4年。每晚夜尿4~5次,排尿时小腹作痛且胀,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检查:小腹稍压痛。前列腺B超检查示:上下径35ram,左右径44ram,前后径36ram,残余尿84mL。肛门指检:前列腺鸭蛋大,中央沟变浅。证属气虚痰瘀阻滞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治以益气活血化痰。予基本方加穿山甲、黄柏延胡索各10g,茯苓15g。每天1剂,水煎服。坚持治疗1年,于2005年4月13日复诊:诸症消失。复查前列腺B超示:上下径28ram,左右径39ram,前后径30mm,残余尿<lOmL。原方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2 动力性梗阻

膀胱有贮尿和排尿功能,两者相互配合则功能正常,如失调则可见贮尿和排尿的改变,出现排尿阻塞和排尿刺激症状,或小腹胀痛,腰膝酸软。结合现代理化检查,则考虑膀胱逼尿肌的无序收缩,或膀胱括约肌开阖失当,临床上每见于慢性膀胱炎症和尿道综合征。周教授认为,本病与肾之阳气不足相关,使膀胱受累,故治以益肾助阳,并针对下焦湿热配以清热利湿之品。基本方:黄芩黄柏、楠蓄、车前子各10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6g,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锁阳各12g,菟丝子l5g。加减:若小腹痛剧加延胡索、乌药、白芍、炙甘草;夜寐差加百合夜交藤酸枣仁;尿频、尿急、量少,加益智仁、五味子、金樱子、芡实;湿热盛加羊蹄根、栀子等。诸药配伍,肾阳得温、湿热得清,而膀胱之贮尿与排尿功能得以恢复,诸症缓解。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此方治疗1年以上,方可收效明显。

例2:江某,女,34岁,2004年1月初诊。患者尿频、尿道灼热伴小腹胀痛隐隐l0余年。查体及尿常规、膀胱镜检查均无异常,妇科检查正常。曾在多问医皖诊治,经服抗生素、舍尼亭等,效果欠佳。察其舌谈、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证属肾虚湿热蕴结下焦,冶宜补肾益气,清热利湿。以基本方加木通玄参各10g,生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半年,症情缓解,嘱续以上方加减治疗。2005年6月23日复诊:排尿无不适,小腹胀痛不明显,舌淡、苔白,咏平。调整处方:黄芪、白花蛇舌草、党参各30g,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金樱子、白术白芍茯苓各15g,泽泻栀子当归丹参生地黄、柴胡车前子各10g。继续服用, 以巩固疗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