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裘沛然治疗眩晕医案 |
作者:陆寿康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9 11:31:1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裘沛然(1916-2010),浙江慈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等职。中医人网站特编辑陆寿康执笔裘沛然治疗眩晕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马某,女,24岁,1969年11月27日初诊。患者头眩甚久延不愈,腰酸而冷,胃纳不香,耳鸣。舌淡,脉沉细。先生辨为肾阳虚、阴寒甚,用补阳散寒法。 处方:熟地黄24g,白术15g,黄芪18g,细辛10g,(煅)磁石24g,当归12g,独活10g,续断10g,桑寄生10g,桂枝10g,(制)附子10g。2剂。1969年12月2日二诊:药后头眩、腰酸减轻,胃纳亦香。再以前法出入。处方:(制)附子10g,白术15g,黄芪18g,熟地黄24g,桂枝10g,细辛10g,独活10g,狗脊10g,桑寄生10g,天仙藤12g,红花6g。3剂。12月8日三诊:上症轻减。去黄芪、桂枝、独活、天仙藤,加当归、白芷、陈皮,6剂。 评按:先生治阳虚阴寒的眩晕,温阳散寒,常用近效术附汤、真武汤出入。其中(制)附子、白术、黄芪、桂枝是主药,或加熟地黄、当归和血,或加泽泻、茯苓化饮,或加龙骨、牡蛎、磁石镇潜,或加酸枣仁、远志安神。本例因兼见腰酸等,故用独活、桑寄生、狗脊、续断等强固腰脊之品。 此外,先生治疗长期不效的肾虚腰痛甚验。其方药组成为紫河车(粉)、肉桂、枸杞子、熟地黄、巴戟天、肉苁蓉、(制)附子、狗脊、(炙)龟甲、鹿角(粉)。温润补肾,通调督任,阴阳平调。 患者杨某,女,46岁,1970年1月18日初诊。头脑眩晕经久,不寐心悸,胸脘噫嗳不舒。血压180/100mmHg。舌苔薄腻,脉弦。处方:生地黄24g,小蓟15g,夏枯草12g,(煅)龙骨、(煅)龙齿各18g,(煅)珍珠母24g,寒水石24g,白薇10g,黄芩12g,赭石12g,旋覆花10g。3剂。1月22日二诊:血压145/85mmHg。眩晕胸闷噫嗳均减,心悸亦大减,夜寐较安。效好再用前法,去寒水石、白薇,加(煅)牡蛎24g,泽泻10g,7剂。1月28日三诊:血压145/85mmHg。病情基本稳定,头晕减轻,他症皆缓解。处方:生地黄24g,白薇10g,夏枯草12g,黄芩12g,(煅)龙骨、(煅)龙齿各18g,(煅)珍珠母24g,小蓟15g,木防己12g,女贞子10g,鸡血藤12g。10剂。 评按:先生对舒张压升高者,常在汤药中加用寒水石24g、白薇10g,泻热平肝,每有速效。本例为肝阳上浮,肝火上犯,头目不清;同时有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噫嗳不舒者。故以龙骨、龙齿、珍珠母、牡蛎镇肝降逆,赭石、旋覆花和胃降逆。又用夏枯草、黄芩、小蓟等清泻肝火,是为针对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