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益心活血透邪治风湿性心脏病 |
作者:刘绪银 湖…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6 23:39:4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心衰期 本期主要是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和衰竭,病机主要是正气虚弱、瘀水互结,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咳嗽气喘,腹胀脘闷,胁下痞块,肌肤浮肿尤以下肢为甚,脉沉伏。本期通过积极救治,病情可以得到缓解。治以益气强心、活血利水为法,方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赤芍、泽泻、川芎各10克,当归、地黄各12克,丹参、生山楂、益母草、茯苓各15克,三七3克(研末冲服)。胸阳不振,胸闷、咳嗽咯痰,加瓜蒌、薤白、半夏;气虚偏甚,气短、神疲乏力,加黄芪、五味子、人参、白术,自汗加龙骨、牡蛎;阳气虚弱,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细或结代,加附子、桂枝、鹿衔草;偏阴虚,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加龟板、鳖甲、磁石、朱茯苓;瘀血甚,口唇紫绀、爪甲青紫、胁下痞胀,舌紫黯,加鳖甲、牛膝;腹胀加槟榔、大腹皮、木香;全身浮肿加猪苓、车前子。瘀水化热、痰热内生,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咯黄黏稠痰,加黄芩、杏仁、半夏、胆南星、枳实;复感邪气,发热、恶寒、咽喉疼痛、咳嗽,加金银花、鱼腥草、连翘、蒲公英、秦艽、防己。水湿已去,则当视其阴阳气血虚实而固本为主。 心厥期 本期是本病之最严重的阶段,失治误治,则病情恶化,生命殆尽。中医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脱,临床表现是在心衰症状的基础上出现剧烈气促,喘息,咳吐大量痰涎或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烦躁不安,极度焦虑,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肌肤湿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治以益气救逆、回阳固脱为法,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汤剂用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减。待厥逆纠正后再随证施治。 病案举例 赵某某,女,16岁,1993年1月10日就诊。患者因发热、全身关节疼痛、胸闷、心慌、心前区刺痛,于5月前在西安某医院住院,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脏扩大”,予以治疗。刻诊:仍胸闷,心慌,心前区刺痛,低热,关节疼痛,头晕,月经量多。舌尖红、苔白,脉细数。 证属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兼有瘀热。治以宽胸理气、清热化瘀为法,方药用宽胸通痹汤加减:瓜蒌、丹参各15克,薤白、苦参、桂枝、葛根、川芎、赤芍、当归各10克,生山楂5克,炙甘草6克,三七3克(研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服6剂,左胸偶有刺痛,肩关节疼痛,有时头晕,心悸,舌尖红、苔白,脉细数。守原方去葛根加姜黄10克,玉竹12克。 又服6剂,症状减轻,改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薤白各10克,当归、生地黄各12克,丹参、瓜蒌、益母草、生山楂、桑寄生各15克,三七2克(研末冲服)。 再服6剂后胸闷心慌明显减轻,但又感冒,咽喉肿痛,动则汗出,身疲,舌红苔黄,脉细数。此乃气阴已伤,原方加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服1月,胸闷心悸显著减轻,精神好转,X线片检查示心脏较前缩小。续服2月,胸闷、心慌、心悸消失。 风湿性心脏病属中西医共认的难治病,张师认为只要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治疗,根据证情变化,分阶段分层次施治,不随便改变主法主方,方能取得疗效。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