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瘀论治特发性水肿52例
作者:程桂真  文章来源:商丘高等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9 13:21:1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特发性水肿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以生育期及更年期女性患者为多见, 目前对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笔者数年来据证从瘀论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共52例,年龄35—69岁,平均46.25岁;病程3月~7年。其中站立活动时浮肿加重者24例;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肿胀加重者16例;与情志因素有关者12例。诊断皆符合特发性水肿相关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及下肢肿胀,晨起颜面及手尤甚,傍晚下肢较重;其瘀肿重按虽凹陷,但较实、弹性较好;站立活动时浮肿加重,平卧时减轻;周期性变化常在月经前肿胀加重;发病与疲劳及情志因素有关;伴有精神不安、烦躁易怒、面部烘热、汗多、倦怠、胸闷、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均做过肝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及心脏超声等常规检查,除外心源性、肝源性、肾源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

2 治疗方法

治以化瘀行气补肾为法,方选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减。处方:桃仁枳壳各12g,红花牛膝当归各9g,JII芎、赤芍巴戟天肉苁蓉各15g,柴胡lOg,炙甘草6g。加减:冲任不固,肾阳虚衰者加仙茅、淫羊藿;血瘀较甚者去川芎赤芍加三棱、莪术;脾虚湿盛、白带量多者加党参、炒白术;心气不足、心悸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桂枝大枣;浮肿甚者加桑白皮猪苓茯苓;伴有大便于者加生大黄。每天1剂,水煎服。治疗1O天为1疗程,可连治1—3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 相关标准制定。痊愈:水肿消退,症状消失,随访6月无复发。显效:水肿消退、偶呈间断发作,临床症状轻微或消失。有效:水肿减轻,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水肿及其他临床症状无减轻。
3.2 治疗结果治愈3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3.46% ,总有效率为98.08% 。

4 体会

特发性水肿多见于生育期及更年期妇女,其发病机理未明,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本病之病因病机和治则,发现本病多见于生育期和更年期妇女,亦见于内外环境剧烈改变的青春期女性。正如《血证论·肿胀》中说: “观于妇人水分血分之说,则知血家所以多肿胀者,亦是水分血分之病也,此与杂症水肿有别,勿妄用舟车丸及消水圣愈汤”。其发病多与经、产及情志关系密切。《妇人良方·经脉总论》说:妇人“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症同类。若被惊怒劳役,则气血逆乱,经脉不行,多致痨瘵等疾⋯⋯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肿痛不已”。《医部全录·产后门》说: “产后败血,乘虚停滞,循经流入四肢,浸淫日深,却还不得,腐败为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即经、产之时冲任损伤,肾气不足,气化行水功能低下,造成“津停”、“血瘀”。又《仁斋直指方》说: “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是为气胀”。因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可调节血量,通利水道,若肝气郁结,则气滞津停、血瘀,气滞作胀,瘀、水留滞则肿,造成滞气、瘀、水互结,阴阳失衡而发病,形成恶性循环。故究其病机关键在于“肾虚、肝郁、血瘀、水停”。因此,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补肾阳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加温补肾阳的巴戟天肉苁蓉治之。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以治其标;女子以血为用,故用当归以补血活血;牛膝活血化瘀的同时兼补肝肾,标本兼顾; “气行则津行” 、“气行则血行”,故用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巴戟天肉苁蓉助补肾中阳气,气化行水,此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之谓,故又可间接补一身之气,气得阳助而运行无端,使“津停”、“血瘀”得解。诸药合用,活血而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标本兼治,开郁化滞,调补阴阳,共奏开郁消瘀之功。在遣方用药时,根据具体患者兼症不同,随症加减,可获良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