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谈中医的“证”
作者:博士、主…  文章来源:湖南省中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2 10:34:2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虚中有实,

    不宜补中益气汤

    某40岁男性患者,就诊前1个月因外感未能及时治疗,一直发热不退(体温37.8℃-39.0℃),经西药抗感染治疗无效,亦未能查明原因,遂转中医诊治。时形体消瘦,发热,畏寒喜盖被,咳嗽,咳痰清稀,清涕整日不断,倦怠嗜卧,四肢困倦,动则气喘难续,纳差,小便短少不黄,大便少,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虚大而数。

    一诊辨证为“气虚发热”,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服方5剂无效。

    有患者朋友与我熟,请我为之处方。

    二诊我也认为系气虚发热兼有痰浊伏肺,改用六君子汤加桑白皮麦冬等,患者3剂而热除。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诊时,患者的证提示为“中气亏虚”引起的发热,但为什么补中益气汤无效?这里我们就要明白,补中益气汤系一个用于纯虚证的甘温除热的方剂,该方升清气之力有余,而降浊的力量不足。而该患者痰饮内阻兼高热咳嗽,属于“上实中虚”、“虚中挟实”,因此,用补中益气汤不能很好地起到“升清降浊”的功效,这里的浊指的是“痰浊”。

    对于气虚发热,邓铁涛老先生说过:“对于虚实挟杂之证,除了可采用补中益气汤作为基本方之外,还应根据中气虚弱之轻重,累及脏腑之多寡,兼挟证之有无等等辨证加减,灵活运用……甘温除大热,其用方不可拘泥于补中益气汤。”

    二诊时,改用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加减,方中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补其中,陈皮半夏降浊而化痰,用麦冬桑白皮甘寒泻其火。正合补中益气汤“惟当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之旨,而又无补中益气汤降浊不力的弊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