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伯岳诊治幼儿食积发热案
作者:俞景茂 浙…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9 10:02:3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1978年,笔者被中国中医研究院录取,来到了北京西苑医院,成为王伯岳研究员的研究生。当时王老已年届古稀,在西苑医院可以称得上是元老了。还没有进入专业时,我就跟着王老出门诊,坐在他身边,一边用心看着王老诊治,一边琢磨着王老的知病、识脉、达药。时间一久,我被王老的临床疗效所折服,深知其中必有家传秘诀。

  王老待学生热情爱护又严格,门诊抄方,学生必须先到,诊室必须清理清爽,诊疗秩序必须井然。布置阅读内容,要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书评等形式完成。指导我注释《小儿药证直诀》,直到我把初稿交与他时才放心。

  侍诊时,王老要求我们先诊治,问病史,做好检查,写好病历,然后交与王老再诊,王老就诊时用红笔修改,并写了评语,指出其不足之处,例如批评我写的字“意到笔不到”、“口渴不是口喝”等等,深深地体现了王老的一丝不苟的学风。

  有一次在王老家中诊治一个6岁男孩,患儿夜间发热,清晨汗出后热退已一周,纳呆,手足心热,腹中不适,苔浊腻,脉浮数,曾服多种抗生素、退热剂无效。王老说,这种发热名叫食积发热,其特点是夜间潮热,盗汗,晨起热退身凉,可用吴又可达原饮治之。王老认为达原饮方中厚朴除湿散满,化滞下气,草果辛香辟秽,槟榔攻下破结,三药可通达积滞盘结之处,使热得以疏散,积得以消化而热平。因虑其内郁成热,易伤阴津,三药温燥,易动其火,故以知母相济,黄芩清热,芍药柔肝,外散里清故病能治愈。用甘草者,一以制约三药之温,一以缓和三药之寒,故为治食积发热之良方。患儿服此方后热退身凉,积消苔化,继服3剂而愈。

  王老认为小儿多肺脾二经的病证,外易为六淫所感,内易为饮食所伤,但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一旦病愈,康复亦快,不必靠补药调理。若小儿偶感外邪,内伤饮食未能警觉而用补益之剂,反而易闭门留寇,邪留不去,为害不浅,故王老用补益药味,往往慎之又慎。

  注重五脏辨证,突出从脾论治是王老学术思想的亮点之一。王老给我们讲授了“脾胃学说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举例”。其油印稿至今我仍保存完好,其中心观点就是儿科治疗要注重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抗病防病的主力。所以王老治病,时时刻刻注意固护脾胃,常常教戒我们“勿一伤于病,再伤于药”。

  王老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现在我们中医儿科界同仁,在湖南张家界济济一堂,共同缅怀儿科学会的创始人王伯岳老,可见他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感人之深。我们定要把王老的学术代代传承下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