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赵志付治疗烦躁的用药规律
作者:范桂清 北…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8 16:41:0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分析与讨论

  1.刚柔辨证论治体系中烦躁的病因病机

  烦躁一证,病位主要在心肝。烦躁的刚柔辨证论治,可分为两大纲领证,即肝旺的刚证和肝郁的柔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正常的疏泄是平和的,即刚柔相济的状态,若疏泄太过则肝经气火上逆,称为肝旺,形成刚证;若疏泄不及则肝气郁滞,称为肝郁,形成柔证。

  肝旺的刚证:总因素体阳刚,肝气疏泄太过。加之感受生活事件的七情刺激,则肝气过旺,上逆化火伤阴。表现为情绪时高时低,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思维迅速,言多语快,躁动不安,入睡困难。便干,尿黄,面目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郁的柔证:总因素体阴柔,肝气疏泄不及。加之感受生活事件的七情刺激,则肝气郁结,湿困痰阻伤阳。精神症状:性情柔和,思维缓慢,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悲观厌世,多愁善虑,动作减少。躯体症状:善太息,两胁胀痛,腹胀腹痛,便溏食少乏力。舌淡红或淡,苔白,脉弦细或沉细。

  2.烦躁的刚柔辨证论治

  “刚柔辨证”的理论特点为:

  以肝为本:心身疾病与患者的性格情绪有密切的关系,肝证为致病之本。

  治分疏柔:根据患者刚柔证型的不同,刚证用柔肝法,柔证用疏肝法。

  心身同治: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异病同治:改善躯体的整体状态,同时缓解各种症状。

  因此,在刚柔辨证论治体系中,对烦躁的治疗,先别其刚柔,再分虚实,后辨其何证。临证上,烦躁多辨为心肝火旺、心肝阴虚的刚证,而肝郁的柔证临床上较少。心肝火旺证多用黄连解毒汤、栀子豉汤等加减以疏肝泻火、清热解毒、清心除烦,心肝阴虚证多用芍药甘草汤、天王补心丹等加减以柔肝养阴、补心安神、重镇安神除烦;对于肝郁的柔证,多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疏肝行气、解郁除烦。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