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张晓星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2 9:30:3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张晓星教授行医四十余年,学风严谨,造诣精深,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颇多。现摭取张师诊治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难治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经西药常规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的心衰病人。临床常见心悸、喘气,甚则不能平卧,水肿,颈静脉怒张,紫绀,肺部音,肝脏肿大,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及腹水,病死率甚高。 张师认为,顽固性心衰当属中医惊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症瘕等范畴。病机较为复杂,多由心肾阳气虚衰,瘀血水饮停聚为患。心藏神,主血脉,饮食失节,情志损伤,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不愈,均可导致心之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血脉不畅,心神不宁,于是发为惊悸、怔忡等。肾为主水之脏,职司开阖,与心之关系至为密切。心阳虚衰,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或由房劳、久病等致肾阳不足,水液失于温化,停蓄泛溢肌肤而为水肿;水气凌心犯肺而发喘促,不能平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咯吐痰涎泡沫,甚或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此时病已危殆,应当积极救治。此外,脾虚不运可致心失所养;脾阳不振,可致饮邪上犯,二者皆可导致心悸、水肿,发为心衰。由于气血瘀滞,水饮内停,久则肝络失和,经隧不利,可见右胁疼痛,肝脏肿大等。总之,本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其虚主要责之于阳气不足(以心肾两脏为主,涉及肺、脾、肝诸脏),其实主要表现为血瘀、水停。由于年龄、体质及病理阶段的不同,病变脏腑可有侧重,血瘀、水停可有偏胜。 治疗本病要根据正邪盛衰的不同,灵活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法。但因心主血脉,心阳虚衰则不能推动血脉,故血行瘀滞是本病重要的病理特点。瘀血本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但它形成之后,又成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影响脏腑功能活动,这可能是难治性心衰的成因之一。因而治疗时要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活血化瘀药物。左心衰为主者,可合用血府逐瘀汤;右心衰为主者,可合用膈下逐瘀汤。这样能有效地祛除病邪,改善心衰症状,缓解病情。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