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助临床
作者:王玉生 董…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8 9:02:5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可指导临床实践

  以下病例很能说明为什么在临床中应重视春夏易伤阳,秋冬易伤阴。

  案例一:

  1981年夏,笔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当年炎热异常,医院自制大量冰镇冷饮供医护人员饮用。于是每日用3个暖水瓶取来频饮,笔者自认为时值青壮年多饮无妨,晚上又去地铁站内乘凉看书至晚10时。这样20天后,突患感冒,经服用解热镇痛药、藿香正气丸2日未效。症见周身恶寒,鼻塞流涕,头痛身痛,恶心欲呕,纳呆食减,脘闷不舒,舌苔薄白稍腻而滑润,脉浮数,体温39℃。

  治疗无效,这才考虑系大量冷饮及地铁久坐阴寒处而伤及体内阳气,故诊为阳气亏虚、卫气不固、邪气侵表、寒化伤及脾胃。宗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参苏饮之方义以助阳健脾、疏散表邪。

  组方:麻黄6克,附子10克,细辛4克,紫苏叶10克,陈皮10克,木香6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荆芥穗6克。服药3剂病愈。

  按:夏季人体阳气易虚之时,再过食寒凉,久坐阴寒之地,可导致阳气亏虚而致病,这也说明了夏易伤阳及春夏养阳的重要性。

  案例二:

  李某,男,43岁,山东省德州市屠羊经营户。2004年12月10日就诊。

  因咽喉干痛、咳嗽2个月,近5天加剧就诊。经服用六神丸、土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皆无寸效。再三询问其发病原因,患者语,近2个月来,屠羊经营,每日食羊肉甚多。

  诊时,咽喉干痛,饮水也不起作用,吞咽食物及饮水痛剧,时有咳嗽,吐痰量少,黏稠色黄,大便干,小便黄。望其咽部充血明显,双扁桃体Ⅱ度肿大,舌尖红苔薄微黄,脉细数。      

  病机:火热内郁,上炎伤阴。

  治则:滋阴降火,并嘱停食羊肉,多食山药、白萝卜养阴之品。

  组方:百合15克,生地黄20克,麦冬12克,玄参15克,桔梗6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服。  2004年12月14日复诊。药后咽喉疼痛、咳嗽基本消除,再以原方5剂,隔日一剂。愈。

  按:羊肉为温热之品,正值严冬阳气内盛,相对阴气衰弱之时,如此饮食又助阳盛,进一步形成阳盛阴消、火热上炎,而造成咽喉干痛。所以应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助阴以消阳,服药3剂病情大减,8剂即愈。 

  临床三问

  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指导临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春夏应用寒凉药治疗阳热证时要防伤阳,秋冬应用温热药治疗阴寒证时要防伤阴。所以,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冬月宜加苦寒之药”、“夏月宜加辛热之药”的方法(见《本草纲目·卷一》),以防春夏阳之不足及秋冬阴之不足。

  二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否和有人所说的“夏不用麻黄、冬不用石膏”相矛盾呢?所谓夏不用麻黄、冬不用石膏,并非说夏天绝对不用麻黄,冬天绝对不用石膏,而是说夏天用麻黄、冬天用石膏要慎重。因为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较多,要防麻黄辛散发表更致汗出伤阳;冬季多外感风寒,要防石膏寒凉郁闭肌腠。所以前者是言顺应四时养生之大法,后者为冬夏治疗外感病用药的一般常识,其意并非一辙。

  三是春夏一定要注意素体阴盛阳虚及阴虚阳盛的不同体质,前者以护阳益阳为主,后者则以护阴清阳为主。反之秋冬之季也有素体阴阳偏衰偏盛的不同,一定要视不同情况辨别阴阳的盛衰,还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分辨是哪脏腑虚哪脏腑实,以便正确治疗及养护。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