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伏暑痢治验两则 |
作者:郭俊田 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31 19:40:1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病案二 某男,60岁,1987年8月24日初诊。 自诉:腹疼下痢已25天。骤然发烧恶寒,测体温40℃,相继腹疼加重,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血便,一日20余次,即住某医院治疗,经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发烧基本控制,但腹疼下痢未消失。仍腹满不能进食,稍进食腹疼即痢,大便暗红色,一日十余次,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形体瘦弱,精神不振,不欲食,心肺无异常,腹部呈舟状腹,触其腹软,肝、脾未触及,脐周压疼明显,无明显包块,血压110/79mmhg。体温37.5℃。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软便带粘液。镜检:白血球(3+),红血球(2+)。脉沉缓无力,舌质淡红,苔厚腻布满舌面。 此乃伏暑湿热郁阻中焦,脾湿不化。治宜芳香化浊,佐以清热解毒。藿朴夏苓汤和香连丸加减。 处方:藿香15克,厚朴12克,半夏12克,枳实15克,槟榔12克,白豆蔻12克,白芍15克,砂仁12克,黄连12克,木香6克,丹皮12克,吴茱萸6克,玄胡12克,金银花15克,荷叶30克。2剂水煎服,日1剂,3煎3服。 二诊:上药服第一剂后热退,大便次数减少,一日2~3次,第二剂药服尽,腹疼下痢皆止。食欲增加,舌苔退至白薄,但舌根部稍厚。实验室检查:大便软色黄,红、白血球均消失。治疗仍以原方去吴茱萸、金银花。加焦山楂30克,炒山药20克继服1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两例伏暑痢患者,不是同年,发病季节相同,病症相同,但中邪深浅,病情轻重不一,以及治疗方法等都不相同,此患者湿邪较重,故用藿香、厚朴、半夏、草豆蔻、砂仁以芳香化浊祛湿。枳实、槟榔、木香以消滞疏通气机,黄连清热化湿与金银花,丹皮同用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痢。吴茱萸、延胡索散湿止疼并能抑制黄连苦寒之性,以防苦寒伤胃,鲜荷叶祛伏暑之热并能升清降浊,导湿热以下行。热去湿化则病除。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