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清热散结化瘀治肠痈
作者:辛文华 内…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6 8:29:3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患者刘某,男,23岁,无业,2010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72小时。患者自述72小时前无诱因出现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同时伴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寒战,不伴胸闷气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腹泻。在鄂尔多斯市某医院就诊,以“阑尾炎”给予输液(药名、剂量不详)治疗,症状有缓解;近几个小时患者自觉上述症状较前加重,遂来就诊。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

  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2.30×109/L。B超:右下腹异常回音,阑尾炎可能性大。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因患者畏惧手术治疗,请中医会诊。

  刻诊:右下腹疼痛拒按,痛苦呻吟,频频呕吐。舌红、苔黄、脉滑数。查体:体温38.5℃,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结肠充气实验(+),闭孔内及实验(-)腰肌实验(-),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

  辨证:热毒瘀结于肠中(肠痈)。治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化瘀通络。方用止痛败毒汤。

  组方:金银花60克,当归60克,生大黄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制乳没各10克,山甲珠10克,皂角刺15克。2剂。

  二诊:服药后阑尾压痛及腹痛已退十之八九。改投《辨证录》清肠饮。

  处方:金银花30克,当归30克,麦冬30克,薏仁30克,黄芩30克,甘草10克,焦地榆30克。3剂。服后腹痛渐消,唯觉大便仍不畅快,又投大黄丹皮汤加当归30克,3剂,腹痛全消。

  按:化脓性阑尾炎即中医“肠痈”。《成方便读》曰“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热结于内,气血瘀滞,腑气不通则痛,故见少腹疼痛拒按。阑尾居于少腹,故见少腹疼痛,气滞瘀血,故见局部包块拒按;热壅,血瘀,闭阻于肠,肠腑不通,不通则痛。六腑以通为用“宗其实者,散而泻之”之旨,故宜泄热破瘀促其消散为当务之急。

  治疗首选止痛败毒汤,方中生大黄苦寒泻下,以清肠中湿热瘀结之毒,清热凉血,行血滞,散恶血,破坚积,消痈肿,祛瘀止痛,山甲珠、皂角刺消痈排脓散结,金银花当归牛膝、制乳没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化瘀通络。

  一般肠痈可采用分期辨治:瘀滞期(多为单纯性阑尾炎),以行气活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蕴热期(多为化脓性阑尾炎)治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并治;毒热期(多为阑尾脓肿及腹膜炎),则重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并施。临床实践不必拘泥于脓已成或未成,皆当速下为首务。

  二诊以清肠饮为主,此方主治肠痈,腹中痛甚,手不能按,右腿屈而不伸者。服药3剂,腹痛续轻,唯大便不爽,腹部隐痛。

  三诊又投大黄牡丹皮汤加当归30克以疏通肠腑。《金匮要略·疮痈肠痈侵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指出:“肠痈者,少腹肿痞,……脓未成,可下之,大黄丹皮汤主之。”方后云:“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说明肠痈有脓无脓,凡见湿热瘀阻征象,皆可用荡热行瘀法,使脓血瘀热随便而去,肠痈即愈。

  《成方便读》曰:然肠中即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以大黄苦寒泻肠间结聚之毒;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芒硝软坚散结,泻热通腑,荡涤湿热瘀阻直下;当归为血中之气药,活血通便;薏仁利湿排脓;冬瓜仁善清肠中之湿热,消痈散结。诸药合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瘀排脓,活血止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